一样的阴冷,一样的残忍,安妮的天空依然阴霾密布。
一样的疼痛,一样的枯萎,宝贝的文字还是苍白贫血。
看完安妮宝贝的第二本作品集八月未央,一时间断定:所谓风格,实在是一种圈套。它把一个个枪手套牢,让枪手们仅仅习惯于使用圈套内的那一丁点儿残羹剩饭般的弹药,而忽略了新式装备的补充。
安妮第二本文集中略有起色的尝试,或者说总体背景上忽闪的亮点,就是在小说之外,写起了随笔类散文,一种更加堕落的文体,那种工业流水线上成批生产的“专栏体文字”
八月未央中的小说,给我的感觉,依旧惨不忍睹:女主人公如同鬼魅般的脸,仍然蓝得像一种疾病;一些重叠的梦影反复浮现;似曾相识的“去年天气旧亭台”上弥漫着转瞬即逝的苍白情节,如梦幻泡影般,晃晃悠悠穿梭往返,一阵风吹过,春梦了无痕,留不住只言片语
八月未央中的随笔“专栏体”+“小女子散文”的毛病一个都不少:浅尝辄止,酸文假醋。只是多了一点儿貌似超脱,实际非常偏执的异样感受。细碎的絮语滔滔不绝,清淡而无味;简单而细腻的生存状态的描摹,汪洋恣肆;鸡零狗碎的情感泡沫,沉滓泛起;茫然地行走的表情,一路招摇着
随笔类文章的价值所在,就是充沛的思想性。而思想的缺席,却正是目前虚假繁荣的随笔写作所或缺的。安妮宝贝也不例外。看安妮的随笔,感觉随笔,就是随随便便动笔,而非思想的展览,智慧的演出。
王菲的歌,爱尔兰音乐,杜拉斯的小说,蔡志忠的漫画,商业或者艺术电影,香水,钻石,宠物,日常生活的描写,另类的审美安妮用她苍白的笔触,描红练习一般扫过时尚生活的外衣,为生活中的时尚绘出一幅幅张扬的性感海报,一味标榜享受物语横流的冲浪快感,而毫无内心深处有见地的思考。
林林总总的文字,写了也等于没写,没有新鲜的发现,没有崭新的思考,审美享受也略等于无,只是个人感受的肤浅表达。既糟蹋网页,又浪费木材,实在不足取也。当日记留着看呗,偏偏拿出来发表,既然出版发行了,也只好接受垃圾文字通常的命运安排,被时光遗弃,被读者遗忘。毕竟快餐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产生盛宴的感觉。
我只当这本文集,是安妮宝贝向时尚生活抛的一个个媚眼。此外,还有什么呢?我看没有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