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又有一部王朔的小说被拍成了电影,而张元又是值得信赖的电影导演,所以看上去很美一直让我满怀期待。
结果还是让我喜出望外,作为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儿童片,看上去很美果然拍得很美,很逗。
年仅四岁的小主人公方枪枪太可爱了,简直就是活脱脱一个“小王朔”!不光长相酷似,作风也像后来成长起来的方言——王朔小说中成功塑造的一系列“顽主”之一。小家伙一个人就主演了整台好戏,一颦一笑之间皆有神采。真让人怀疑,这是个没有接受过任何表演训练的孩子吗?简直就是个小“影帝”、“表演艺术家”啊!他带领和他般大的一群孩子们的一通胡闹,就把幼儿园的阿姨们逼成了“配角”看来自然的出场,比精湛的演技更能出彩,因为前者更具备生命的原生状态。
方枪枪用一个又一个顽皮动作和鬼主意,唤醒了我关于童年的所有记忆:尿床、梦游、装病,造谣说阿姨是吃人的妖怪,动员全体小朋友们解下鞋带,结成绳子,连夜捉妖。小朋友们动不动就要哭上一鼻子,动不动就向老师告状的场面,着实让人忍俊不禁。多么美好的童年啊!
仅此而已,还远远不够。一听电影的配乐,你就知道其中大有名堂。阴森恐怖的音乐,好像被硬塞进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世界里,实则隐喻意味十足:看上去很美也挺惨的,这从方枪枪渐渐被扭曲的心灵上可以窥见一斑。
幼儿园为了便于管理,培养孩子们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定时拉屎,并像工业流水线上的一道程序一样,一个接一个地用同一块抹布给他们擦屁股,方枪枪很不满意,每次都是愁眉苦脸;小红花奖励机制一度深深地激励并影响着方枪枪,但当自己乖了一天,却一无所获时,就产生了逆反心理,再也不相信它们所带来的荣誉感了;幼儿园阿姨带小朋友们玩狼吃小羊的游戏,聪明的方枪枪提出异议,说狼吃羊是不对的,该杀,又遭到老师恶言恶语的打击,直到被关进黑屋子,连园长都下令让孩子们疏离他,终于把一个想乖的孩子变“坏”了。他开始在孩子们中间成心捣乱,全力以赴做一匹“害群之马”可他的内心是多么孤独啊!他真的感到恐惧,一如电影音乐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恐惧!
这是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成长故事呢?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不就是我们受到的最主要的教育吗?一部电影的呈现,就这样让我们的心灵的成长,变得有迹可寻。我们不禁要问:谁剥夺了我们的童趣?又是谁把我们的童真扼杀在襁褓之中?那些属于孩子的最美好的天性,是怎样一次又一次被摧残殆尽的?缺疼少爱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能不变得冷漠吗?教育是多么重要的事业啊!还是不要轻易触碰那些聪明的孩子手中,提着的“易碎的灯笼”
电影最后的隐喻镜头是反讽的,胸前戴着大红花的大人们,走出方枪枪的视野,走进属于他们的成人世界,那里又是另一套规矩,当然别有一番滋味,而他们好像都乐此不疲,也许只是因为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