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病情果然是外来的流民带进来的,已经有人来平安医院瞧过了,多以腹泻、发热为主要表现症状。
李大夫和肖瑶相互看了一眼,心中同时升起了忧虑,莫不是两人担心的霍乱?
水灾过后,尤其是在夏季,最容易出现的传染病便是霍乱!
正说着,便有重病人到了,众人忙一起看视。
病人家属道:“好好的,突然就说肚子疼,吐得厉害、腹泻不止,有低烧。”
霍乱病人大部分无前驱症状,便会突然发生剧烈腹泻,继之呕吐。
肖瑶问:“一天腹泻几次?大便和呕吐物是何种形状?”
“腹泻今日已有十几次,大便初为黄色稀便,现在已是淘米水样。”
正说着,病人突然便在担架上大声呕吐起来。
肖瑶皱着眉头,道:“呕吐为喷射性、连续性。胃内食物残渣已呕净,此时已呕出米泔水样。挺重了。”
说着,看了李大夫一眼,“是霍乱无疑了!”给这人快速开了药方,肖瑶道:“张大夫,找担架来。”
说着,众人商讨了,便分了工。
其他太医在街头诊治病人;肖瑶和李大夫诊治重症病人;白纤尘负责给各个治疗所分发药物;其他官员负责安置灾民、施粥建棚、征用民房等杂事;晚上众人在知府衙门碰头,交流一日所见。
诸般商讨完毕,众人便分了手,各自行事去了。
肖瑶带着月照和月华来到柳树胡同,找到赵明义的家。果然,家里仍是只有赵伯一人。
肖瑶说明了来意,赵伯十分痛快,“姑娘深明大义,我一个老头子做不了什么,提供个处所还不是应当的嘛。老爷虽然不在,我做主了,想必老爷也是愿意的!”
于是,肖瑶便在青龙大街和朱雀大街上张贴了告示,身子不适和发烧的病人在街上各治疗点治疗,重症的过来此处和知府衙门瞧病,诊费、药费分文不收。
知府衙门由李大夫带着一个大夫坐诊。
柳树胡同和知府衙门这两处只收重症病人。
太医们上街没多久,吴新勇便知道了消息,赶了过来。
肖瑶很欣慰,这人没跑就行!
吴新勇感激涕零的同时,便组织了壮劳力,听从肖瑶的安排,编织了担架,负责从各个治疗处往柳树胡同和知府衙门抬重症病患!
为了逐一清理、无一漏,吴新勇还派人挨家挨户敲门,有病人必须过来治疗,重症的直接便抬过来!
众人打着知府衙门、太医院和小神医肖瑶的名头,果然十分好用!
之所以先在明城治疗而不是直奔灾区,而是城中人口集中,一旦爆发,死伤无数。而乡下到底分散,人口不够集中,是以先要控制城市。
当然了,轩辕离在灾区也做了不少防护措施,避免灾民大批拥入明城。
吴新勇已经令四个城门紧闭,来往行人严密盘查。等到了事情严重的时候,干脆直接封城,只许出、不许进!
白纤尘见肖瑶没几天便憔悴了许多,有些心疼,却又不好直说,只得每日命松鹤堂高掌柜送些好的吃食来。
自己在旁边假装忙碌,盯着肖瑶吃完了才走。
肖瑶虽然明白,却假装不知道,也从来没有道过谢,白纤尘反而高兴。
白纤尘也忙得不可开交。
不仅每天负责调配药材和熬制药汤,还要负责给无病的人分发,强迫他们必须喝!
有些人自恃身体强壮,便不愿意天天喝这药汤子,白纤尘便怒斥他们草菅人命,有几次还起了冲突!
更有在舍粥点多吃多占的刁民,吴新勇便让差役把那些不听话的给抓到了牢房,众人才老实了些。
城中的情势逐渐稳定住了,疫情也得到了极大地控制。
肖瑶听白纤尘说药材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虽说京城的药还在源源不断地往这边送,不过看来远水解不了近渴。
肖瑶道:“去胡家庄调用吧。”
胡家庄经过了这几年,虽已经成了全国最大的药材生产基地,但是到底种植面积有限、生产能力也不高,不管是草药的数量还是成药的数量,都不能和白家比。
所以,白家一时供应不上,胡家庄可以补缺。但是,主要供应还得靠白家从全国往北地集中。
白纤尘自然知道这一点,朝廷也知道。所以,随着灾区病患越来越多,多地的药材都正在往北方水患地区集中。
大批药材没到之前,治疗的要紧关头,却不能断了药。一来病人离不开药,二来也靠充足的药材稳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