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火炮威力的意图却实现了。
日军现在正在固守现有阵地,而36师团则部署在东边,负责佯攻东城门。
东城门,东城门........刘贵喃喃的嘟囔着。
对了,就是东城门,日军肯定是想两面夹攻,攻占东城门。如果日本人占领了东城门,那么日军将在态势上占据极大的优势。
西城门因为面临汾河,不适合进攻,没有大量的船只,也不适合撤退,到时候,蟒丛山纵队唯一的道路就是向南撤退了。
6个团的兵力,上万人马从一个方向撤退,天上有日军的飞机,地下有日军的炮群,后果不堪设想。
绝对不能让日本人占领东城门,想到这里,刘贵一方面通知5团和6团改变作战态势,组织防御,坚决守住东城门。
要知道,防守和进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准备,进攻状态的军队如果还没有发动攻击,但是却遭到了敌人的攻击,这个时候是最致命的,因为进攻状态的军队,防御能力最弱,所以,通常衡量一支部队的素质,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攻守转换能力。
既然要对东城门进行两面夹击,那么城内的日军有4个1团和2团拖住,威胁相对不太大,但是城东的36师团222联队却可以全力以赴对东城门发起攻击。
此时刘贵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要让5团和6团面临日军进攻的巨大压力,然后集中4个团的兵力,强攻进入城内的日军。
第二个选择就是派3团和4团绕道222联队的南边,牵制日军的进攻。
第一种选择是冒险:一旦5团和6团顶不住日军的进攻,丢失了东城门,整个蟒丛山纵队的6个团主力,只能考虑怎么样撤退了,甚至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第二种选择就是消耗:日军的进攻力量被牵制、稀释,但是蟒丛山纵队的力量也同样处于被牵制的状态,都无法发动强有力的进攻。
蟒丛山纵队就这么多力量,而日本人不但还有援军,而且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的补给速度,跟蟒丛山纵队不是一个级别的。
日本人经得起失败,失败了可以立刻再回复,但是蟒丛山纵队失败了就再也爬不起来了。不但日本人不允许他们爬起来,相信国民政府也有很多人不愿意看到他们爬起来。
想到这,刘贵决定采取第一种选择。
原因无他,刘贵当初跟宋文星陈情,要跟日本人打这一仗,本身就带着巨大的冒险成分,此时如果打成了胶着,跟日本人拼实力,这绝不是刘贵愿意看到的选择。
为了加强进攻力量,刘贵调走了步炮营来加强1团,准备直接把步兵炮推进到一线,进行直瞄射击,不过这样一来,本来就比日军弱很多的火力,现在更加的虚弱了。
刘贵没有时间亲自到5团和6团去解释这一切,但是他写了一封信说:“此战胜败的关键就是你们能不能守住东边,如果守不住东边,咱们就会处于危险的境地。有什么难处,我尽量满足,但是兵不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