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佛教经义,前世的李治是六窍皆通,就是一窍不通。
然则,今世李治被孔颖达那老匹夫折磨了十来年,如今的李治,放在后世,也算是一国学大师了,这也是李治当初敢让《天下》诗集面试的原因,文学大盗做到俺这种境界的,照样也不心虚。
然则,对于佛教,李治印象最深的却还是佛道之争和灭佛之举了,没办法,这种激烈血腥暴力的场面,李治想想就兴奋,怎会不记得呢。
话说这佛教传自古印度,也就是天竺,这是人鬼都尽知的事。
记得前世看过一部电视剧叫《乌龙闯情关》,上面却是意外的出现了一个大和尚,但关键的是,那主角刘病实乃汉武帝的曾孙,西汉的第十位皇帝,汉宣帝是也。
这却是编剧错了,抑或者这位大和尚是打酱油的路过?
因为真正的佛教东传,事实上是在东汉时期,而当时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也未能幸免在佛教东传中。
那些印度和尚脑袋是灵光的,也是有眼光的,传播的对象均是有着强大中央集权和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国度。
一旦成功,必然能够长存于世,同时扩大影响力,然而,这就必然和那个王朝本土的宗教产生冲突了。
中华大地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到东汉时期,中央王权制已是数百年之久。
特别是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兵、纵横、农诸家学说,各成体系,中华文化蔚为大观的同时,也大成于天地。
虽然后来汉武帝尊儒,但却是虚有其表,董仲舒也是扔到了一边,骨子里却也还是法家,说白了,外儒内法而已。
而因为武帝之前,西汉实施的国策是无为而治,因此造就阴阳五行,占风望角卜星,各种道家学说深入达官贵人、黎民百姓之心,终于到了东汉初年,道教如原子弹爆炸一般,横空出世。
道教以老聃为开山鼻祖,尊其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学术核心经典。
顺便说一句,《道德经》其实是两部经典,分别为《道经》和《德经》。
而《道德经》的核心,也就是黄老学说,那是揉合易学、阴阳五行等,和无为之道,可不是一回事。
可以说,道教是汉文化蕴育的仅有唯一的本土宗教,历史的必然。
这样,佛教东传,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佛道之辩和佛本之争,呵呵,那时可没有谁敢说佛本是道哦。
事实上两者的性质和形式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大道行止,殊途同归。
佛道之辩与吐蕃的佛本之争说来说去,不过嘴上论道而已。
不管是外来的和尚,还是本土的道士,放在后世辩论比赛上,那都是顶顶的高手,自家经义信手拈来。
你能说的地涌金莲,我还能说得天花乱坠,仙女下凡呢。
当言语上搞不定对方之时,怎么办?动手呗!精神上扭曲不了你,肉.体上我灭了你,一切不就又回归以前了。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动手之前吧,双方的关系,其实也不算差,算是一个美好的“误会”了。
因为当时中原大地各种“道术”盛行,东传的佛教初始也被人们误解为“道术”一种,而西域僧人为了传教,也迎合以“道人”自称。
所以和尚最开始不是自称“贫僧”,而是“贫道”也。
佛教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叫做佛教,叫做浮屠教,真正在神州大地立下根是在南北朝时期,受到那些胡人君主的大力吹捧支持,没办法,这佛教的教义好啊。
打你一巴掌,你还得把嘴巴伸过来,再让人打,这样受尽苦难,死后就能到极乐世界,说不定还能立地成佛呢,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教义吗?这样的教义,可是那些胡人君主梦寐以求的。
于是乎,佛教发展壮大了,后来虽有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但悲剧的是,像梁武帝这样兴佛的人无疑更多,甚至梁武帝直接披上袈裟,皈依佛门了。
后世明朝小说家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中就有提及,甚至还神话了,悲哀,真是悲哀啊!
一个君主做到这种程度,连天启皇帝那个木匠都不如,至少人家还能造点东西出来,娱乐大众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