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郡王胤褆和太子胤礽之间的争斗,如今满朝文武就没有不知道的,其中超过九成不管是自愿还是非自愿都站了队,仅剩下不到十分之一属于中立派,略有些全是的朝臣都有人拉拢,苏兰芷自然有所耳闻,也正因这种情况,她才觉得苏杰借丁忧避开争端也算是好事。
而和苏兰芷一系关系密切的人中,齐永明是最位高权重的一个,掌握京城近卫,虽比不得九门提督位置紧要,却是实实在在掌握军权的人物,不过也正因为他的地位敏感,不管是太子还是直郡王的人,都不敢明目张胆的拉拢他,不然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皇帝。
齐永明也深知自己是皇帝的人,所以表现出的就是只效忠皇帝一人,一直以纯臣的形象示人,还把性格中耿直的一面放大的表现出来,让人不敢轻易向他抛橄榄枝。这也是他的自保之道。
不过齐永明也知道,他是皇帝的心腹,皇帝在一日,他就安稳一日,一旦改朝换代,他就再不会受此重用,为了给新帝的心腹腾位置,他定然要换个地方,对这一点齐永明早有准备,他本来也不是贪恋权势之人,大不了到时候致仕,只要儿子们有出息,他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当然,只要胤禛有心,齐永明是一定会支持他,这一点虽然谁也没说过,却是彼此的共识。
虽说后/宫不得干政,但完全不理会朝政的宫妃寥寥无几,就算没想过干涉朝政,多了解一点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别看宫妃们困在宫墙内,只要想知道,总有各种方法和渠道能打听到外面的事,宜妃知道直郡王和太子的明争暗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何况她还有两个儿子,有大事发生,他们总会给宜妃通个气透个话,毕竟宜妃也是有娘家的,虽然她娘家人都在盛京,寻常不搀和京里的事,但京里形势如何,却也是他们需要知道的,故而宜妃和娘家人虽不曾见面,通信却为断过,她娘家人一直低调安分,皇帝也愿意高看一眼。
而宜妃的顾虑也是很有道理的,皇子们争皇位,斗争是激烈残酷的,而她的儿子们并没有这个想法,尤其是胤祺,由于是太后抚养长大的,从小就被变相剥夺了继承皇位的权利,而他本身也没什么野心,就想当个透明人,皇帝说啥是啥,对这种没野心的兄弟,皇子们都是愿意亲近的,不管是谁上位,与他影响都不大,只要老实安分,一个王位是跑不了的。
别以为王府里就没有竞争,看看恭亲王府就知道了,嫡子早逝,其他几个儿子为争世子之位,一样斗得乌眼鸡似的,而裕亲王家,若不是长成的两个儿子是同母所生,只怕也别想安稳。而几个铁帽子王家里,有嫡子的大都会选嫡子做世子,没有嫡子的,哪家没闹出点事?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宜妃虽然不说这句话,她也明白里面的道理,看看别人家的闹剧,回头对照一下皇家的嫡长之争,再去想胤祺的家事,她盼孙子的心就没那么急切了,胤祺和五福晋两人感情和睦,生儿子是早晚的事,既然如此,何苦要弄个庶长子出来?
这些话宜妃都放在心里,她和苏兰芷关系再好,也是不能明说的,不过是点到为止,苏兰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因而笑道:“你能想通这点,着实是老五家的之福,原先我想劝你几句,又怕你误会,你能自己想通再好不过。不说旁人,你看看胤禛家里,他成亲五六年,到现在只有弘晖一个,我何尝说过什么?就是怕嫡子庶子年龄太近,有人起了黑心反倒不好。咱们在宫里,什么鬼魅伎俩没见过?我自己早年吃过亏,实不想孩子们也遭一样的罪。”
这话却是苏兰芷肺腑之言,这般干涉别人家事的话,她轻易不会说出来,也是和宜妃几十年交好,才肯劝上一句。宜妃听得一怔,猛然想起胤祺府上小产那个侍妾来,当时捣鬼的人还是她亲自处置的,当时她也想过人多是非多,这才几年,怎么就忘了?
“以往倒是我糊涂了,还是姐姐明白——姐姐既明白,怎么也不说提醒我一句?枉咱们好了这一场,可见平日说亲道热都是假的……”宜妃半是玩笑半是埋怨的说。
苏兰芷好气又好笑,说:“你自己一心想抱孙子,我能说什么?先前不是没劝过你,你可曾听了?如今反倒怪我,再没见过这样倒打一耙的,以后有什么事再不要跟我说,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