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的认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价值观,而对于一些女孩来说,十五岁,已经是她们出阁的年龄。但是,如果只说了这些,怎么才收到三名学生呢,这实在是不应该啊。
“太白兄是不是向那些人收银子了?”
李白这下变的有些义愤填膺,他恨恨的说道:“不就是一两银子嘛,那些人一听说还要银子,立马就变了嘴脸,刚才还满嘴答应,转眼间就反悔不认了,真是一群没眼光的家伙!才学是能用银子衡量的吗,他们怎么就不明白呢?!”
“一年一两银子,不算太贵啊!”杨峰更加疑惑了,现在正值开元盛世,为了下一代的成长,一年节省出一两银子,是很简单的事情,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不答应呢?
“是一月一两。”李白很无耻的解释道,他说这话时没有一点不好意思,好像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经常出去游历,对于钱财并不怎么在意,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的钱财就应该全部用来买酒喝,一个月一两银子就可以住这么好的房子,学这么珍贵的知识,要是他,他肯定愿意。
好吧,杨峰只好再次在内心吐槽李白的想当然,一个月一两银子,亏他想的出来。虽然这个时代的人民普遍都比较富裕,但是这只能说他们能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不会吃了这顿没有下顿,要是让他们拿出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积蓄,就为了进一个所谓的书院,他们打死也不会做的。
如果这件事情放在后世,杨峰相信,肯定会有大批的人趋之若鹜。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所谓的精神生活,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是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的。
知道了招不到学生的原因后,杨峰建议李白换一个思路,比如学子只需要承担书本费和餐饮住宿费,至于学费,他们可以免除。如果还是不能招收到足够的学生,杨峰告诉他,可以适当免除一些费用,如果有一心向学,却又承担不起各种费用的学子,杨峰愿意亲自供养。
这倒不是说杨峰有多伟大,他现在连联盟的运转都快玩不转了,可没有闲钱去资助这些贫下中农。他之所以这么做,完全就是为了给他的新城增加点人气。一旦学院建成,学子的吃穿住用行,都要和新城的商户连接起来。这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后世一所高校带动一片区域的情景十分普遍,杨峰可不愿因为区区几两银子就破坏他的新城计划。
但是李白显然没有明白他这样做的原因,这让杨峰又是一阵抓狂。他忽然发现,李白和孟浩然除了诗歌,其他的基本上什么都不懂,即使懂得,也只是一些皮毛。
难道真的如西方谚语所说的,上帝给你开了一扇门,也会给你关闭一扇窗?
“太白兄和浩然兄还是早些回去吧,我看,过不了几日,书院就会建成了,到时候两位兄台再来,我一定将道理给你们解释清楚。”
“不行,今天就要讲,否则我定会寝食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