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四章死地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宋景炎九年春,当以谢枋得、刘鼎孙领衔的国学院,遵照陛下的旨意,向行朝递上一份相对完整的帝国十年义务教育规制草案时,陆秀夫知道,他的好学生真的是在民政上开始下手了。(百度搜索读看看

    陆秀夫非常理解国学院的热切之心。作为圣人的理想,教化天下是每一个真正士林之人的梦。就是他自己,当初在被陈宜中排挤出朝廷之时,在乡下也以教授童子为乐。但千百年来,要真正做到这点,难度却太大了。现在,当这个自圣人以下的千古梦想真的有可能在这个煌煌大宋朝实现时,夫子们怎么会不群情激动呢?

    可兴奋归兴奋,陆秀夫也知道,要完全实现这个前所未有的规划,行朝势必要加大在其中的投入,而现在是在战时,并不是执行这个草案的最佳时机。

    作为帝国的管家,陆秀夫和赵与珞更多的是冷静。他们在一起商议过后,为了这个新的朝廷规制,又与谢枋得和刘鼎孙一起,共同觐见了陛下。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东的这个规划和历代的做法差别太大了,别人怎么会那么支持你?

    其实这并不复杂,因为后世的很多做法,古人早已有之,后人真的没有多少新意,新的只是知识。

    你比如说学校里的“升级”或“留级”这个概念,在宋代的学校,它就叫“岁升”。

    而标准化的教学与考核,也早已于中国古代存在。最著名的标准化课本,就是“四五经”。历代学习的,更是过去的什么“经义”。就是古代学校里考试,都和后世一样不少。而所谓的假期,也同样还是过去的做法。

    事实上,东的举措,在四位夫子眼里,只有三个真正的改变:一是学制的固定化,即总体十四年的学习过程。二就是县学、郡学的扩大化,也就是所有能上学的孩子全上学。这并不是多大的事,县里的一小、二小、n个小,包括郡学的一中、二中、n个中,你多设点,也就那么回事。行朝不早已将琼州、流求两地的孩子都招进学校了吗?

    到了太学,由于牵涉到科举,这才有点问题,但现在根本还轮不到。中学都还没毕业生,大学生?五、六年之后再说吧,你有时间。

    东当然知道,实现整个帝国十年义务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他为此所定的步骤,一是先订立整个帝国新的教育框架,二就是强制性普及小学教育,其次才是义务层面上的中学教育。百度搜索读看看)而对于其中的种种内容,包括各级学校所设的课程,他都认为并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在他的看法里面,这些都可以在以后,用朝廷的一纸诏令加以填充。咱更不会让咱的大学里面,整天学什么“四五经”。

    陆秀夫和老赵实际上最担心的是朝廷花费。因为他们都知道,朝廷过去在州一级的学校之中,“州置教授二员”,如果现在按新规制,让所有愿意继续上学的孩子再进入到郡学,这个郡学的规模就不是两个“教授”能承担的,必然要扩充的很大,朝廷未必能承受的起。所以当着老谢和刘鼎孙面,他们提出了战时国用不足问题,并建议将这个新的规制暂缓执行。

    但东摆了摆手:“老师,赵大人,从琼州和流求所报来看,县学的设立,朝廷并没有多大的花费。”

    自从朝廷下令设立学校以来,各地建学的速度非常快,朝廷根本没有花多少钱,这的确要归于整个宋代的崇文风尚。

    “朝廷真正承担的,是学校中教习们的俸禄。但这却给了跟随朝廷的学子们很好的安置。”

    陆秀夫和老赵,包括谢枋得、刘鼎孙都点了点头,这些情况,他们是最了解的。说实话,这也部分解决了他们的一块心病。

    “朕认为,郡学的设立,也并不会有太多的花费,朝廷现在并没有多少郡,至于以后,各地更可以一个一个慢慢来。”

    琼州、流求现在就那么几个郡,而以后新占领之地?您就先从小学开始吧,咱还有五年的缓冲期,来得及。

    “如果户部仍然觉得花费很大,国学院可以拟订,学子们的学费按例免除,课本之费,让他们自己出。但这个课本费用,户部和国学院要严格审订,朕要亲自核准。”

    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教辅的弊病,但还是先防患于未然吧。

    老赵一听,抢先点了点头。“臣赞同陛下之议。”

    “对于太学,朕的看法是这样,过去三舍法的人数限制应该保留,朝廷先给所有跟随的海上学子一个恩例,那就是他们都可以直接在其中学习。结业之后,先充实于各地的县学和郡学。”

    陆秀夫等人都明白了啊,虽说是教化天下,可小鬼头这也是在彻底解决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