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的事情完了,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一边的工部尚书徐光启。年初的时候工部尚书并不是徐光启,现在也不是徐光启,他不过是挂着职衔而已。真正的工部尚书是袁应泰,不过袁应泰考察黄河的事情还没有结束,现在工部的事情全都有徐光启代管。
大家全都心知肚明,年初总共的预算是三百四十万两,各部的都是能花的钱要省下,能花不能花的全都不花。朝廷这么多年这样的事情做的太多了,大家心里也都明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不是一天了,勒紧的也不是官员的裤腰带。
不过谁也没想到今年居然超支了这么多,整整六百万两白银,其中兵部超支四十万两,吏部超支了两百二十万两。不过这两部分的花费都是天启皇帝认可的,到没有什么疑虑。
不过超支的六百万两,这里不过两百六十万两,还有三百四十万两没有着落。众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徐光启的身上,如果这钱全是从工部花出去的,大家也就都能松口气了。毕竟吏部的尚书换了人,人走账烂,天启皇帝追究也追不到自己的身上来。
“看来大的开支还是在工部的身上,不过好像户部也有花费,拿出来说说吧!”天启皇帝没有看徐光启,而是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吴亮嗣。户部虽然掌管着国库,名义上掌管着天下的钱粮,可是在六部里面的花费可是不多。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吴亮嗣的身上,难道天启皇帝要对吴亮嗣下手?
“回陛下,户部年初的时候并没有预算,按照以往的惯例不出大事情,户部是不用的参与预算的。不过户部每年都会超支一些,因为各地的赈灾钱粮全都要算到户部的账上。今年朝廷战事颇多,辽东虽然不用拨付钱粮,可是遵化的之战户部给拨了钱粮,折合白银总共五十万两,这是户部超支的。另外今年杭州城发生火灾,连日的大火几乎烧掉了半个杭州城。这件事情内阁那里应该有存档,赈灾花费大概四十万两。九月份黄河决口,赈灾花费了三十万两,户部超支的部分总共有一百二十万两。”吴亮嗣一脸的沉着,没有丝毫担心的意思,将自己的花费都说了出来。
众人全都点了点头,不怕你花了钱,只要能说清楚就不是什么事情。户部的这些花费都是有账可查,而且全都是大事情,想来也是没有问题。
户部超支了一百二十万两,剩下的全都是工部的事情了,两百二十万两的超支。看来工部的事情很麻烦,大家全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实在是这钱很多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
“皇上,工部年初的预算并不多,只有四十万两。不过这四十万两没到两个月便花光了,用途是制作火炮和火铳。后来各地边军又请求拨付火炮,工部又花费了一百万两铸造火炮。后来辽东的水师缺船,福建和浙江的造船上造了十艘船,花费一百二十万两。现在船已经交到辽东去了,这就是工部超支的两百二十万两。”徐光启也没有拿起工部的账单,脸色阴沉的可怕,显然他的心情并不好。
众人都觉得有些奇怪,怎么徐光启的脸色会这么难看?这些花费听起来没什么不对,也都用到了正地方。工部的官员有些偷工减料,克扣了一些钱,或者直接就多报了银子,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大家都在这么多,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只要不误事,这些都是小节。
不过坐在龙椅上的天启皇帝心里却明白,徐光启如此生气是有原因的。工部的钱全都花在了将作监,可是这钱大部分都进了官员的腰包,还有一部分进了边将的腰包。
火炮和火铳的确是铸造了,不过不要说质量,那根本就是残次品。甚至很多都是原本的废炮,重新收拾了一下就回到了边镇。那些武官只要签收了,这就算成了。至于火炮的损坏问题,那理由就多了,使用上的磨损炸堂之类的全是理由。
至于为辽东造的船就更别提了,十几万银子一艘船,虽然不是什么好战舰,可是造一艘大的福船还是没问题的。用和火器上一样的办法,东西按时的交付了,收货那边也不说什么,朝廷的银子就全都流尽了这些人的腰包里。
徐光启一直怀疑这里面有猫腻,袁应泰上任之后也想清查工部,两个人都看到了工部的腐败。这次徐光启奉命接收工部的将作监,账面上虽然没问题,可是当他看到那些火炮火器之后,他的心里就明白了。
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