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县,太子行辕。
高朗回想起白天所见到的场面,那一队队扶老携幼、手持锄耙的农夫,那视死如归的毅然表情,心下兀自有些震憾,当下对项政说道:“子和,还真是没想到,赵王张敖如此受赵人爱戴,他们竟不惜举国血战来保卫他。”
项政道:“赵王张敖虽然生性懦弱,但是他对待治下百姓却极宽和,口赋、算赋再三减免,田赋也只有二十税一,还有王宫用度也极为节俭,听说他本人穿的衣裳多是王后刘元亲手所织,而且还是补丁摞补丁的旧衣裳。”
高朗点了点头,喟然道:“看来这张敖还算是个好国君,难怪能得赵人如此爱戴。”
“好国君?好国君?好国君……”项政背负双手在堂上来回踱步,时而凝眉低语,时而急走沉思,好半晌之后,才忽然间顿步回头,对高朗说道,“子亮,张敖是位好国君,并且爱民如子,这或者是个值得利用的弱点!”
“咦?”高朗惊咦道,“爱民如子怎么反而成了弱点?”
项政道:“子亮你想,张敖爱民如子,他又岂会眼睁睁地看着两百万赵国百姓为了他的王位而赴死,让整个赵国变成尸山血海?当他需要在自己的王位以及两百万赵国百姓的生死存亡之间做出抉择时,你说他会做何选择?”
高朗的双眸亮了起来,击节道:“对呀!”
遂即高朗又担心地道:“不过白宣此人……”
“白宣他不在邯郸!”项政道,“鞭长莫及!”
高朗以拳击掌,兴奋地道:“子和,前去游说的人选非常重要,若是言辞不够犀利,恐怕说不动赵国君臣,若是……”
不待高朗说完,项政便道:“此人非武略莫属!”
武略,齐国国相武涉嫡子,字仲仁。自幼随武涉习纵横之术,十六岁考入太学,以辩才著称江东。
“来人!”高朗扭头喝道,“有请武略先生!”
帐前亲卫领命而去,不片刻便将随军出征的辩士武略请到了太子行辕。
项政亲自迎至阶下,握着武略双手将他引入堂上,武略诚惶诚恐,连称不敢。待项政说明缘由,武略当即慷然说道:“太子放心,在下绝不辱命。”
##########
洛阳,王宫上书房。
“这是太子刚刚命玄衣卫呈报上来的平赵方略。”项庄将一封密信递给百里贤,然后问道,“子良,你怎么看?”
百里贤看完密信后神情讶然。
半晌后才道:“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太子之平赵方略,实乃此间典范。”
“子良,守誉了吧?”项庄嘴上谦虚,心里却也欢喜至极,项政能想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平赵方略,足见他不是个只知道使用武力的莽夫,无论这平赵方略最后能否成功。这对他来说都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对楚国来说更加如此。
遂即项庄又问道:“子良,你说此平赵方略能成功么?”
项庄也是关心则乱,因而丧失了判断力,百里贤却是旁观者清。当下摇着羽扇笑道:“大王,臣以为此方略必能奏效。”
项庄又道:“以张景为赵王,可妥当?”
项政未经事先请示,直接提议立张景为赵王,这让项庄心下多少有些不爽。原本楚国大大小小一切事务全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现在突然间又多了一个能够主事之人,还真让项庄有些不习惯,即便这个人是他的儿子,是楚国的太子。
百里贤自然知道项庄的心思,不过他更知道立张景为赵王,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因为张景在赵国根基浅蒲,他若想保住自己的王位,就必须紧抱楚国这条粗腿,这有利于楚国对赵国的控制,当下小心翼翼地说道:“臣以为,妥当。”
##########
次日上午,武略便一袭白衣、单人独骑来到了邯郸城外。
守城赵军却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在武略道明来意又验看了旌节之后,也不开城门,只是垂下吊篮将武略升上了城头。
闻听楚使至,赵王张敖急召老国相贯高、国相张景等文武大臣齐聚大殿。
钟鼓齐鸣中,武略昂然直入大殿,先依照君臣之礼参拜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