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李隆基眼皮微合,双目只露一丝缝隙,脸上没有半点表情,正躺在高椅上一页一页翻看李林甫草拟的韦党清册,还有皇甫惟明的一些心腹。
他叫李林甫来并不是为了清洗太子党,相反,除了太子党的一些骨干外,其余的他都准备留用,为章仇
建章仇党打下基础。他叫李林甫来是想和他商量陈▋|:).;朝之中左相和右相同时被一党所占,这决非好事,还有执政事笔几乎就在李林甫一人手中,这也非正常。
‘啪!’的一声,李隆基将奏折轻轻合上,搁在桌上,淡淡笑道:“韦坚、皇甫唯明一案朕已经有了一点初步的想法,过几日便会公布,自然他刑部尚书一职是不好再任,可由工部尚书陆景融补上,这样工部尚书一职便空了出来,朕想调原益州刺史现岳州司马李道复为工部尚书兼将作监,不知相国的意思以为如何?。”
李林甫自然明白这是李隆基之意,表面是重用自己的心腹,但实际上是为下一步提拔自己的长子将作少监李岫做准备,他忽然生出一个念头,太子不倒,对自己倒未必是坏事,他微一沉吟,却道:“李道复做过上州刺史,资历才干自不必说,但他因罪被贬不足两年,现在用他,老臣担心朝中会有人不服。”
“这倒不必考虑。”
李隆基摆摆手笑道:“海家走私案,他只是失察之罪,倒不必过分苛责于他,正如相国所言,他资历才干都不错,不用实在可惜,既然相国无异议,朕就定下来,由李道复出任工部尚书兼将作监监令。”
李林甫大喜,向李隆基谢道:“臣就替李道复谢过陛下了。”
李隆基眯眼不语,心中却一阵冷笑,停了一会儿,他又微微笑道:“今天请相国来,还有一事想和相国商量,就是尚书右仆射的人选,爱卿可有好的想法?”
唐朝尚书省最高长官为尚书令,其副手为左右仆射,但因太宗李世民任过尚书令,为避嫌,后来便不设尚书令,以左右仆射为尚书省最高长官,到中唐后中书令与门下侍中分掌六部大权,左右仆射渐渐被架空,成为一虚职,主要用于安抚地方大员,天宝十三年,安禄山被封为尚书右仆射,便是对他的笼络。
李林甫忽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李隆基忽然升李道复为尚书,难道是为此事做伏笔?
他本来对此事早有腹案,户部尚书张筠一直是太子李亨的暗中支持者,他虽不管实务,但对户部的影响相当大,一直是自己插手不进户部的最大障碍,李林甫一直想动他,但张筠为前相张说长子,家世厚重,势力盘根错节,不宜轻易动摇,若让他迁尚书右仆射,再扳倒席豫,这样又空出户部和礼部两个尚书之职,自己兼户部尚书、陈希烈兼礼部尚书,这是何等美事,但李隆基却抢先用李道复为工部尚书,话倒不好出口了。
犹豫一下,李林甫还是徐徐道:“皇上若问老臣的意见,老臣认为户部尚书张筠任此职最为适合,他各部尚书基本上已经轮遍,升尚书右仆射正当其实。”
李隆基摇摇头,道:“张筠家世虽厚,但他资历尚不足任仆射,还须好好磨练,朕准备命他兼任国子监祭酒一职,为我大唐好好培养出一批人才。”
他检出百官图表,仔细地看了半天,瞥了一眼李林甫才缓缓道:“朕想调陈希烈为尚书右仆射,相国看如何?”
李林甫宛如一脚踏空,他眼前晃了两晃,险些没栽倒在地,原来李隆基命李道复出任工部尚书,他的真正用意竟是在此,用一个工部尚书来换一个左相,自己还当占了便宜,其实是中了李隆基的套,他口中又苦又涩,急替陈希烈分辩道:“陈相国虽然锐劲不足,但沉稳有余,任左相也仅一年多,尚未有机会施展才华,老臣刚刚和他有所默契,不如陛下再给他三、五年机会,让他能协助老臣将募兵改制完成,再调走不迟。”
“募兵改制任重道远,朕就是担心陈相国过于沉稳,锐意不足,才想换一个有既擅长治军,又久为政事的人来做,此事朕意已决,相国不必再多说。”
李林甫听到这里,便知道这是李隆基早就策划好之事,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他长长吸一口气,沉声问道:“不知陛下准备用那位大臣任左相一职。”
李隆基翻了翻桌上的奏折,过了好一会儿,他嘴里才吐出四个字:“章仇兼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