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的努力加上百分之十的天赋;成功,就是无数次的失败和一次的突破!”为了早日完成汽车项目,张宇亲手提笔为自己写下了座右铭“天道酬勤”,而且还经常念叨着鼓励自己的话语,不断在从内心世界开始鼓励自己一定会成功,而这样的鼓励一直持续到了1910年的5月20日,这一年永远令张宇难以忘怀。
每个人生命中能有几个年月欣赏春去秋来的四季变化,感受生命更替带来的无穷尽魅力,好好享受上苍所赋予的一切。每个人一生之中,又能有几个壮志满怀的热血年代,只顾着披荆斩棘一路兼程,丝毫不畏惧沿途的**,这就是青春的狂妄。当一个人愿意用生命中宝贵的一年时间来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又会有什么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
多年之后,张宇口述他人记载的共和国复习之路,也就是他的回忆录上用了很大一部分讲述他在美国奋斗的这一年,难以忘怀的岁月中他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与苦恼,不知用了多少匆匆时光呆在屋里深居简出,再回首这段时光,摇曳的青春依旧埋藏心间。
年6月20日,经过不断调整的亚美服饰正式更名为亚美集团,张雨生担任集团董事,集团下设以设计生产服装、鞋袜的亚美服饰公司、亚美机械公司、宏远工程建筑公司包括还只有一个员工的亚美汽车公司。
宏远工程建筑公司是为了满足未来亚美集团内部各种常规工程建设任务而成立的,公司聘请了数位优秀建筑工程师作为设计团队,完全具备完成所有内部工程建设的能力,而亚美机械厂则是张雨生特意为了心中永远的汽车梦而花巨资组建而成的,汇聚了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加工机械设备,而这样的代价则是基本支出了张雨生以亚美服饰为抵押所贷得的二十万美元一半。
集团当时拥有员工3072名,其中华人1027人包括,而剩余的员工基本都是美籍的各个民族后裔,但唯独没有大和民族的人,这样的特别一直贯穿整个在美华人企业的始终,一直到在美华人企业因后来的中美大战而消失殆尽为止,华人企业家创办的企业都未出现过甲午之敌的国民。
这些事情张宇一直没有关心,这段时间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把图纸全部消化完毕,将近40天的时间里,他不是忙碌在机械厂和员工们交流各种零部件的制作可能,就是呆在自己办公室内忙碌地用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脑修改东西,又或者考察张雨生不断招募来的优秀人才是否真有本事、留下是否有利于汽车项目发展等等,四十天的没有白费,当1909年7月2日这天到来的时候,张宇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但当时的他却不知道这仅仅是努力的开始,当然随着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加入,他肩上的研究责任也有了更多分担之处。
“小心,这家伙挺重的!”
“嘿,给我换把扳手!”
车间内,张宇一身的油污已经和汗水混合,将蓝色麻质工作服彻底变了一番模样,而其他的人也同样如此,大家如此努力就是为了组装第一台汽车,样车的各个零部件都是机械加工厂自行制造,当然这是一台没有发动机的样车,它的出现就是为了迎接各种试验而制造的。
样车竟然于工程上马不到两个月就面世了,这不得不让张宇俩人兴奋异常,当看到完成所有零部件安装就差发动机的样车,满脸油污的张宇和风尘仆仆刚见完欧洲客户的张雨生,脸上终于露出了这几月来最真实最灿烂的笑容。
第一台样车很快用来进行各种试验,张宇亲自主持了所有的试验项目,这些在当时员工眼里异常特别的项目从一开始就受到大量的质疑声,他们有相当多的理由,比如既然是在公路上行驶的轿车,为什么要进行颠簸震颤试验。既然是钢铁做的,自然坚固异常,怎么还要进行弹性碰撞试验;而且,当时张宇表演了最为疯狂的一个试验给众人观看。
9月7号这天,在张宇近乎以老板姿态胁迫下的工程师们,终于快要结束所有的原定实验项目了,本来就设施简陋、测量技术和无数据可对比试验结果的一项项试验,最终要结束的时候,二十台样车的最后一辆,当众人以为它将作为纪念品而存在的时候,张宇在集团内部的最长的一条水泥硬质道路上,要进行高速碰撞试验。
试验因为样车自身并无动力,所以为了赋予汽车的加速的动力,张宇亲自调用了加工厂内的四台小型电机,用类似于后世电气化铁路上的火车一样,汽车将通过加装的接头使用特意架设在头顶上的电缆所提供的电力,经过一定调整之后,慢慢加大输入功率的特定电路很快赋予了四台电机越来越强大的功率输出,于世满载四个模拟乘客的样车很快在平直的厂区公路上狂飙起来,正当它达到最高速度的时候,迎头碰上了一面特意制作的水泥墙。
巨大的碰撞声之后,张宇迅速关闭了输电线路的电力供应,然后才让众人赶去看看在近乎220公里/小时速度下发生碰撞的样车。疯狂的碰撞瞬间让甲壳虫的头部产生了严重变形,而强大的冲击力很快将前车架所有的钢铁扭成了麻花,整部样车如同被万吨水压机轻轻吻了一口一眼,车尾都快与车头相连了,整个现场洒满了样车的各个零部件。
整个碰撞的结果极其成功,用张宇的话来说,那就是这样的车体构造在这样的高速下竟然没被碰撞得四分五裂,而且还呈现一定的整体,甚至后来锯开车体发现后座的一名“乘客”,并没有受到多大的伤害,或许是受了内伤,但能够让经历如此“惨烈车祸”的人还能保住一个全尸,张宇有理由接受这样美妙的结果了,因为这时代的汽车不可能有如此高的速度,即便是两车高速迎面碰撞,不过这根本不可能,可谁愿意没事儿和别人高速碰撞一下。所以这会儿的甲壳虫已经很是优秀,但汽车所需要的发动机仍然是一个问题。
关于这整段过程,从样车零部件制造到最后一项试验完成,来自德国的穆勒最有发言权而他的口述也被收录到张宇的自传当中。
“当时,技术总监张先生给了我许多图纸!是的,一种各种技术要求都被标注得非常非常详细的图纸,我甚至怀疑集团聘请我来的目的,因为我看过这样的图纸才发现,他们或许需要的不是机械师而仅仅是,仅仅是一些加工技术人才而已,或许当时我就是这想的,的确是这样!但我是签订了合同的,我是拿人薪水的,就应该服从命令。”
“图纸中的汽车长、宽、高比例为这样的比例非常非常大胆,它的车身比当时任何一款汽车都要矮,配合其整体,我直到很多年之后才明白这样是为了什么。而它采用的轴距达到惊人的2508mm,这些都令我感到设计者的完美。但后来的一些技术要求,彻底的让我感到惊讶了。”
“这是一辆加工极其困难的汽车,在当时的确是那样。图纸上到处都有这样那样的加工要求,致命的是加工误差基本都要达到零点一毫米级别,成百上千个各种型号螺钉螺母紧固件、各种各样的零件,张宇当时就说‘嘿,伙计们,这些东西咱们都要这么干,都要统一标准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制造,才能有利于未来的大规模制造’。我当时真是被弄得崩溃了,而那些要加工冲压成型的车门、锻造加强的车身、高强度的传动轴承等等大东西的哥们,日子也不好过,的确,咱们的技术总监非常非常刻板,我真怀疑他是不是可以刁蛮我们,大伙当时都叫他‘大个子小心眼的东方人’。”
“一辆汽车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它需要提供生命运动的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