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朋不禁有些好奇,“爹,你师兄叫什么?”
“蒲寿。”
没听说过……
“爹,是不是说,炉温高了,就可以打造出刀剑来?”
曹汲摇摇头,坐下来喘了一口气,“哪有那么简单啊。炉温只是一方面,这里面的讲究,可多着呢。
朋儿,你怎么突然对这个感兴趣了?”
“哦……我之前在中阳镇坏了虎头哥一把刀。
我答应过他,赔他一把……可是一把好刀,要花好多钱。我就想着,能不能自己打一把刀呢?”
“这样啊”曹汲点点头说:“男儿大丈夫,当言而有信。
不过,普通猎刀的话,花费不了多少钱。你要是想买,回头让你姐夫出面就是了。”
邓稷在衙门里,人面也广。
说实在话,官署里每年都会有淘汰下来的兵器,邓稷到时候可以出面购买,送给王买就行。
可曹朋从刚才的对话中,似乎想到了一些事情。
“爹,我和虎头是兄弟
我们约定,将来要一起建功立业。可是我这身子……爹,我想亲手打一把刀,以全兄弟之情。”
说实话,曹汲是真不想让曹朋学习打铁。
这行当不是什么有前途的职业……没错,历代的确是有大师,受人尊敬,名扬四海。可能成为大师的人,又能有几个?全天下的铁匠没十万也有几万人。能真正出头的,却寥寥无几。
曹汲心里,还是希望曹朋将来能拜名师,求一个功名。
可曹朋说的也有道理,这兄弟情义,的确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
“你若是想学,那就学吧。”曹汲想了想,轻声道:“不过我可告诉你,打铁可是个力气活,你这身子骨不行,如果撑不住,就早点告诉爹。实在不行,爹帮你打,咱爷俩个想办法就是。”
“知道了,谢谢爹”
曹朋笑逐颜开,乐滋滋的站起来。
他已经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如果能成功的话,说不定可以帮助老爹,飞黄腾达。
“朋儿,天不早了,你回去歇着吧。”
曹朋答应了一声,起身便回房去了。只不过,并没有立刻回房,而是偷偷摸摸的溜进了邓稷的书房里,拿走了几张麻纸,然后才返回自己的房间。说起纸张,人尽皆知,是蔡伦所造,故而有名蔡侯纸。其实,纸张早在西汉初年便存在,蔡伦所造的蔡侯纸,只是改进工艺罢了。
同一时期,与蔡侯纸齐名的,还有一种左伯纸,是东汉书法家左伯左子邑所造,又名子邑纸。子邑纸质地精美,有研妙辉光的说法,可算得上是当时世族子弟,清流名士珍爱之物。
不过,不管是蔡侯纸还是左伯纸,造价高昂,不是一般人可以使用。
即便是在官署里,更多的也是使用一种以麻纤维为原料的纸张,俗称麻纸。
可即便是麻纸,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拥有。邓稷如果不是在官署里做佐吏,说不定也无法拥有。
曹朋不敢拿走太多,只拿了几张。
回到房中,他把油灯调暗,然后拿起一支黑炭削成的笔,在纸张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图案。
炉橐,其实就是风箱。
不过风箱这个名词,在东汉末年还没有出现。
所谓风箱,最常见的就是一种由木箱、活塞和活门构成的工具。前世,曹朋倒是见过这种活塞式双向连续鼓风箱。只是他对里面的构造并不是特别了解,只能大概的记住一些特点。
他靠着床榻扶手,画了一会儿之后,便感到有些疲乏。
于是揉了揉脸,他收起纸张和炭笔,放进了枕边的一个随身小袋子里。这东西不是一下子就能想出来,还需要慢慢琢磨才行。可惜,当年他学的不是理工科,否则也不必这么煞费苦心了。
如果老爹能打出一把好刀,说不定就能获得曹操的看重。
要知道,这年月想要打出一把好刀,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人工。刀剑不同于铁枪铁矛,要求的更加严格。三国时期,由于条件所限制,百炼钢打造出来的刀剑,不可能成为制式装备。
所以在三国演义里,时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名词‘校刀手’。
比如关公身边就常配五百校刀手,可谓是他的心腹精锐。其实,校刀手就是当时的刀盾锐卒。根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