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庆之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招来人教各种活计,木工铁匠厨子等各种手工艺人招集起来,到城北来传授技艺。
最后,玉璧琢磨出一件事来了:“不如拿美食美酒打出名头来,等这里有了名声,爱吃爱喝的人自然会闻着味儿过来。”
“这主意倒也可行,不过这就要辛苦你了。”现在官办酒坊的果酒一天卖得比一天好,那叫一个供不应求,如果玉璧能把这个传授给当地百姓,倒是大功一件。不过萧庆之得事先上书给淳庆帝,毕竟这是把官办酒坊的利益分出了一些给百姓。
这事,萧庆之以为玉璧没想到,但玉璧却想到了,前些时候官面上的事玉璧没想到,那是因为她觉得这是好事,好事不应该顾忌什么。但果酒却早早交给了淳庆帝,所以得跟淳庆帝打商量:“果酒早就献给了陛下,虽说我拿着一成利润,但大头都是陛下的,这事还是得去跟陛下说才是。不过,也不用太过担心,官办酒坊的酒一来品质非凡,二来陈酿的时间也久了些,供京城都不怎么供得过来,何冲要供当朝上下所有人饮用。我准备教这里的人酿时间短一些的,风味更清淡一些的,至于官办酒坊,以后完全可以走高价,民间酿的就走低价。”
见玉璧这么说,萧庆之略一想,觉得她想得已经很成熟了:“这样就行了。”
“也不能家家都酿酒,挑一些有根底的来教,要是完全没酿过的就不用教了。愿学做菜的就学做菜,木工铁匠等技艺也可以继续教着,毕竟这么大个地方,哪行哪业的人都得有。”玉璧想了想,一个成熟的配套社区好像还少很多东西,比如学校、医院、百货市场和文娱场所。
文娱场所她倒有了想法,最右是江边,江边那一溜的房子全做成铺面,茶楼也好,酒楼也好都是可以的。面山的这一头就做书院,医馆放在北城中央,百货市场则放在南面,这样一来就算初步规划好了。绿化不用怎么做,这里的原生树木都被保护得很好,所以公园休闲广场之类的不用考虑。
在玉璧的计划里,这些都是最后完善的,先让大家安安稳稳过冬再说,等房子全盖好就差不多十二月份了,最后一批住进新房的刚来得及搬进去安置好年节就来了。这一年北城的百姓都过得相对殷实一些,这几个月里他们学了不少东西,都有看家的手艺了,有一部分人找到了活干。
大伙儿对太子对文宣公那叫一个感恩戴德,甚至还有人提议给文宣公立祠纪念,这事却被萧庆之喊住了,只是选了座桥叫文宣桥,文宣桥相对应的那条路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文宣桥路。清流们年末上表,大大夸扬了太子仁德,又洋洋洒洒的称颂文宣公如何如何余荫乡里。
“这丫头倒真是能耐,去云州一年多的时间,做出这么些事来。弘承啊,庆之是良臣,这丫头若是个男儿就是谋国之士,可惜了是个女儿家。”虽然嘴上说着可惜,但是淳庆帝却很满意自己的眼光,瞧他给他看重的臣子选了多好一门良缘。
“父皇,儿臣真想去看看那是什么样子,当地知府上表奏请改名,说是要易作承恩区,儿臣看了没批复,这样做就太落痕迹了,反而不美。”顾弘承心说,这知府真不会来事,再添上这一笔显得多么画蛇添足。
淳庆帝点点头说:“嗯,不应批复。”
淳庆帝在想,是不是真的应该让太子去看一看,毕竟是借了太子的名头,如果太子能去,对太子的名声也有好处。现在淳庆帝对太子越来越满意了,太子有了信心,办起事来越得心应手,淳庆帝心里,顾弘承已经真正成为了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
“这样吧,明年开春你便去云州看看,顺道颁旨下去,让他们夫妻俩孝期一满就赶紧回京来。要是不提前下旨,只怕他们就要在明江府疯玩得不想回京城了。”虽然萧庆之在社稷良臣的路上越走越相去甚远了,越来越像一个道德家,但是这样的萧庆之,淳庆帝不得不承认,更加光彩夺目,令人赞赏。
一个将要成为文臣领袖的道德家,势必要为世人所敬仰,而他这一手将萧庆之提拔起来的君王,自然也就是明君贤主了。
嗯,这么一想,淳庆帝倒更觉得萧庆之可心可意,多好一孩子啊!
可好孩子是别人家的……
不要紧的,陛下,远方有真相在等着您开启,有惊喜哟!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