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募骁果军的诏令,已经下达了旬日。关中子弟应募者居然也达到了数万,虽然距离杨广要求的最终二十万规模还有不少差距,但是考虑到时间还足够,这个速度已经可以满足要求了。
前来应募的士兵,多是贫贱无田产的下户隐户,原本府兵制制度下逃匿征兵兵役之人,体力健硕武艺豪强之人也不少。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自然也很好解释——府兵制是需要当兵的人自费筹备一些装备的,赤贫人家,在府兵制下自然是想当兵都没本钱。现在骁果军放开了钱粮装备的门槛,自然可以吸纳一部分新的从业人员——就像李综理简政放权取消了一堆“职业资格许可证”之后,那些行业的可用就业人员自然会有个短暂地暴涨。
这样的兵员来源构成,让杨广很是欣慰:
原本府兵制之下,兵员的摊派还靠乡举里保,多有地方上的资助,纵然是豪族世家的佃户,出兵多少要靠这些豪族赞助一些——尤其是世家豪族往往掌握着地方上的铁匠马匹供应,就算当府兵的平常百姓人家自己有钱全额买,那也要通过豪族世家控制的产业,多少要卖人一点人情,所以府兵制下出来的军队,地方色彩极为浓重,对本乡本土的效忠往往威胁到了对朝廷的效忠,北朝二百余年世家在军中影响的始终强大,也多与府兵制的自筹装备有关。
现在,骁果军的兵源,终于和世家豪族势力关系远了一些,朝廷集中供应全部装备,彻底提供军队的全部后勤所需,也就斩断了世家对这支新军盘根错节的控制触角。
不过麻烦依然是有。第一个,便是士兵可以用新的,但是军官依然要从旧军队里面选取,否则军队根本形不成战斗力,也没法展开训练。而引入旧军官,如何才能尽可能避免世家子弟担任将领,就要好生琢磨了。第二个问题,便是朝廷供应兵器所需的钱粮,又出现了剧烈的吃紧——在府兵制时代,朝廷根本没做过那种“由朝廷统一出钱打造二十万柄横刀二十万套铠甲二十万套战袍皮靴”之类的事情,现在突然把原本分散在民间投资的东西揽到了朝廷手里之后,细算之下,杨广才发现这需要的钱粮竟然颇为巨大,甚至比再修一条通济渠甚至东都还要耗钱。要想强推下去,唯一的办法貌似只有苛捐杂税了。
……
十月末的日子,北方已经进入了初冬,昼短夜长很是明显。黄昏时辰,天色已经全黑了。
大兴宫里,奢靡好大的杨广倒还没有放弃勤政的本色,依然在对着京中各卫军队的将校名单深思熟虑,勾选调入骁果军的人选。
后世有人说过,三征高句丽前后,杨广的脾性,尤其在是否勤政这一点上,差距还是很大的,在此之前,他奢侈好色归奢侈好色,但是雄心壮志犹在,所以努力勤奋程度不可小觑。而毕生大业失败之后,他就有点破罐子破摔了,大业十年之后,就纯是奢侈好色,再看不到多少勤奋,就像打撸啊撸被队友坑得心灰意冷之后,只想二十投的放弃者一样。此言今人虽不能亲见,但是却也与真实颇为相近了。
“要想骁果军不控制在世家手里,唯有把此军军官都用关中非世家的后起之族将领或是军中那些原本北齐南陈故地出身的骁勇战将……
总领督办的事儿,还是交给宇文述了。宇文化及虽然前两年在榆林郡偷卖盐铁给突厥人,不过幸好被御妹发现传信告发,没有造成大祸。如今宇文化及那货也被罚作其父的家奴圈禁了三年,应该改得差不多了,也就让他重新启用,到骁果军中当个郎将,暂领一军,日后有功劳再行升赏。
其余诸卫大将军,右屯卫麦孟才出身岭南,前陈末年为盗贼,然奋勇敢战,军中素无世家根基,可以一用;右武卫来护儿出身扬州周法尚出身婺州,皆无世家背景;不过如今朝廷还要此二人统领海路军,暂且记下,将来可酌情调入骁果。如此,则骁果内有四卫大将军制衡分权,当不致使宇文述独大。其余诸卫大将军盘根错节,便不再入骁果。”
杨广在牛油巨烛映照下,奋笔疾书写上一个个名字,又划掉一个个名字,定下了大将军郎将这些级别的全部暂定人选之后,居然还事无巨细,连下头的校尉甚至旅帅都想安排一下,这便忙到了酉时。
在府兵制下,十二卫的大将军自不必说,一个卫扩充到战时满编的情况下可以带领五六万人,遇到高丽之战这样的时候,甚至有带十万八万的。而下头的郎将,一般执掌一个军府,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