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章 白苏扼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嘿,果然还是甜水,真是神了!”

    “这都是这一带第十五口了!真了不得,萧县尊莫非真是能掐会算的,怎得连这些都懂?”

    几个力壮的民夫正在欢庆打井出水,一旁监工本工段的乡佐绅士便过来吆喝着:“快把井檐拾掇干净再废话,砌了口子!可别污了水质。你们这些个懂啥?这寻脉找水的本事也是‘堪舆’的一种,啥能掐会算,不懂就别瞎说。唉,不过说来也是邪了,原先这些年,咱本乡本土的,也都找地质酥松容易出水的地方凿挖了,这州城里水井何止上百?大半都是苦咸之水。别说喝了,便是浇地都不如苏州那边的打粮食多。”

    民夫乡佐们正在欢庆之间,有眼尖的看到萧铣一行视察的官员来了,又是一阵欢呼,少不得有百姓箪食壶浆过来嘘寒问暖,探听消息。

    萧铣听了众人的疑问,当然不会去解释什么了,唯有故作高深继续保持神秘感而已。

    其实杭州城里水咸土碱的问题,他前世大致上也是知道的。一方面是距离钱塘江太近,地质又疏松,加上钱塘潮经常可以把海水倒灌入江,所以杭州相当一部分砂质的浅层地下水都是带点苦咸的饮用灌溉都不太好。要想用清水,就只有想办法在有相对坚硬地盾型构造的地方打深井,让周边渗过来出水的地层都足够深经过足够多层的表层过滤与吸附,把地质过滤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不过按说萧铣不是学地理和地质的,所以就算知道这点粗浅的原理,按说应该也不会找这种地质结构。可惜的是,他后世毕竟在杭州城里打拼了十几年,也知道城北武林门附近有一个地段名叫“百井坊”,相传是唐末吴越王钱镠在杭州穿井惠民的遗迹所在。如今开皇末年,虽然城北还都是低洼地,城墙最北面距离后世的武林门也还有三个街区,但是靠着估计,萧铣好歹可以估摸出百井坊大致在哪一代。把这一块地方指给民夫们去努力掘井只算是一个试点,只要试点成功了,解决了地下水的深层滤净后取用问题,后面就可以找专门看地质堪舆的风水先生按照这个结构勘测便是了,萧铣也就搭不上手了。

    连续打井成功后,萧铣在这一方乡民眼中几乎成了神人一般,城北数万亩田地眼看着便能来年品质提升一个台阶。萧铣却也没空多留,勉励了一下,就往西沿着西湖北岸,折向西湖疏浚的工地。

    在那里,后世唐宋两朝本该由白居易和苏东坡修筑的白堤和苏堤,如今已经开始动手了,每一条堤至少有两千壮丁干活。按照萧铣估计的趋势,这冬天两个月下来,只怕将来白居易和苏东坡的冠名权都要遭他毒手。

    疏浚的活计,也算是最接近修运河的工程了,对于来年的大事也算是重要的练手机会,尤其是对于希望了解这个时代一些施工技法基础的人来说,就更需要好好观察。

    萧铣赶到工地,也顾不得别人的客气谦逊,亲自在刚刚成型了几百步的土堤上行走,查看众人的进度。

    这个时代的西湖淤潜得很厉害,其实就是个大沼泽而已,很多地方还没不到人腰。岸边和堤边的民夫,都是一杆铲子一个木质的挖斗便开工了,纯粹靠着人力把一斗一斗的淤泥土方挖起来,然后堆在堤上;十一月的冬日,照样有干得光膀子挥汗的。

    再往稍远的深处一些,还有驾着竹筏木筏的人,或两三人一组,在筏子上用套在长竹竿上的木挖斗往湖底掏。挖了一斗,还得提着杆子拎起那么半丈高,好吧土倒在木筏上堆起来,一艘木筏装不了几石淤泥便堆得满满当当,吃水都漫过了民夫脚背,便需要划回来把土倒了,再驶出去。一开始挖的地方距离新修的堤不远这么一次次折返还看不出问题,但是后面效率便明显低下了——挖不到五分钟,就要花十几分钟甚至更久的时间折返一次把挖出来的淤泥堆放后再返回,显然太没有效率了。

    “看来疏浚湖泊和疏浚运河还不一样,运河最宽也就四十丈,挖了的泥最远也就只要运二十丈远。这湖面如此广大,这般操作,湖心何时才能疏浚完?不行,看来得让将作监的人鼓捣一下,能不能弄些耙犁一般的器械,用来把远处的淤泥往近处刨。嗯,要不便是让官府出资造船也行,用上载量更大的船来运淤泥。”

    萧铣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让人在一旁拿纸笔记下。他的脑洞也是越开越大,一条条凭着后世包工头可以想到的节约成本的点子,纷纷从他的脑海中冒了出来,旁边书记的人也很快就记了满满当当好几页纸。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