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义弟,高居后将军之位,拥有开府之权,招募几个幕宾也无可厚非。只是像他这样直接把幕僚带入军中并予以高位的尚属首例,军中其他几位拥有开府之权的将军从未这么干过。是以司马懿现在所处的位置十分显眼,令一众将领颇为不忿,奈何诸葛亮是主将,又是陛下面前的亲信重臣,使得将领们敢怒不敢言,只能听之任之,一切都要等到战后再做计较。
众目睽睽之下,司马懿丝毫不怯场,不急不躁地道:“战书上说,庞统顾念同窗之谊,甘愿领兵后退三十里,显然这是他自知不敌、不得不率军后撤的托词借口。这里面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一,荆州军在宛城久攻不下,兵锋已挫,锐气已失,却又不甘心失败,势成骑虎,进退两难。其二,从之前十日的攻城情况来看,执掌荆州军的并不是庞统,而是黄祖和文聘,是以庞统根本没有出手机会,自然也不会有过人的表现。其三,荆州军后撤而不是退兵,这说明他还有依仗,后方定有大军支援。这便是在下所说的自爆其短。”
说到这里,司马懿话音一顿,环顾堂内众人,却见众人若有所悟的纷纷点头,认可了他的分析。眼见于此,司马懿表面上不动声色,实则内心深处甚是振奋,有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好,让他很受用。说起来,这是他第一次在军中露脸,第一次随军出征,第一次接触到军队,第一次被众将领认可。
不管司马懿自我感觉多么良好,才华有多高、能力有多大,可是如果没有机会施展,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亦是徒然。世间从来都不缺乏惊才绝艳之辈,但是真正有机会施展才华的却是屈指可数,有才华却不能出众,没有机会脱颖而出,一身才能就被埋没了,因此才有“才华出众”之说。但现在,孔明给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参赞军机,并在众将面前询问他的意见,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在军中站稳脚跟。这就是提携,如同知遇之恩。
暗自平复心神之后,司马懿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如果说庞统被迫撤军是假托同窗之谊自圆其说,是自爆其短的话,那么公然下战书邀战我军则是欲盖弥彰之举。从眼前的战局形势来看,即使庞统身后还有援军,不日即可赶到,但是只要荆州军不是倾巢而出,举倾国之兵与我等决战,胜算都不大,最多不过五五之数。
这一点在此前的战斗中已经展现的淋漓尽致。荆州军突然发起攻击,占据主动优势,可是十天厮杀下来,其兵马伤亡之大两倍于我。这本身就说明我军的战斗力绝非荆州军可比,即使面对两倍以上的荆州军,我军也敢与之正面决战,并且有把握战而胜之。所以,明知正面决战不是我军的对手,庞统却还故作姿态递交战书约战,这不是欲盖弥彰又是什么?”
说到这儿,司马懿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容,接声道:“欲盖弥彰必然是想掩饰什么,或者说其中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下猜想,庞统的目的无外乎有三种可能。其一,就是缓兵之计,以两军决战的名义拖延时间,退守西平坳等待援军到来。
其二,借助这段时间提前做准备,筹划打败我西凉铁骑的阴谋。其三,以主力大军在此牵制我军,吸引我等的注意力,派出一支奇兵达成预期目的。”说到这里,司马懿立即收声不语,点到即止,再说下去就有故意卖弄之嫌。军旅中人切忌逞口舌之利,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就行了,夸夸其谈是没有用的,不但不能服众,反而令人生厌。
司马懿一番阐述将眼前的战局形势分析得入木三分,相当透彻,并且这番论断得到了包括诸葛亮在内的众人一致认同。
于是大堂议事的目的就达到了。随即诸葛亮起身说道:“仲达之言甚合我意,诸位将军回营后不妨顺着这个思路多想想。眼下一动不如一静,将此事传书洛阳,告知陛下。而我等长途奔袭而来,暂且休整两日,随后再行商议决策。诸位将军都回营歇息吧。”
众将齐声应诺,随即起身离开。待众将走后,诸葛亮笑呵呵地对司马懿道:“仲达辛苦一下,稍后随我出城看看庞统大军先前驻扎的营地,以防有诈。不知仲达可愿同往?”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在下幸甚之至。”司马懿欣然应道。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