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三回的题目是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这个不难理解,无非是成了一方土匪头子,换了行头兵刃,也去了幽冥界将自己还有一窝儿猴子,给注销死藉了。
第三回临近最后,从太白金星嘴里说出来,九窍者皆可修仙。不过这猴儿挺怪啊,它是天地日月给鼓捣出来的,念生化之慈恩,又跟人差不多,还是先招安吧。
书里这么描述一番,是什么意思?一般的理解是这是天地之恩慈将孙悟空给诞生出来了,但是佛家认为有灵有情众生皆由四生六道而来而去,四生指的是胎生,卵生,湿生还有化生。胎卵生不解释了,湿生就是因缘生乃寒热和合借助湿气诞生的虫一类,化生是借助业力忽然产生的诸天,地狱还有劫初的众生。
那么咱们再分析孙悟空到底是什么生?第一回已经说了,胎卵生都能靠得上,那么湿生勉强也能算不算的都行。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就是这个孙悟空其实不是生化慈恩产的,而最应该是化生而来,那么猴儿就要么是天人或者恶鬼要么是世劫之起初的众生之一。到了书的最后,所有的秘密按说都能揭开了。
但是,真的揭开了吗?反正老吴直到说了西游记至此终,把唐僧身世说的含含糊糊,矛盾百出的;悟能、悟净和小白龙交代的还行吧,关于孙悟空好像是说的最详细,开始就告诉大家了,是天地产石猴,但是真的就这么简单么?其实老吴的意思是,这五个都相当不简单,在书里面明里暗里写得十分隐晦。
关于孙悟空的前前后后各种谜团,尤其是身世之谜,凯撒现在也没有给出明确交代。在这里,还是卖个关子,留到以后再说。其实大家心里也早清楚了,那么就在后面,看看咱们说的是不是一样的。
言归正传,孙悟空先到了南天门了,虽说头一次上天吧,但筋斗云实在是跑得快,也就没怎么费劲儿。也算懂点礼貌常识,知道要下了云头再前进。增长天王一伙把门的,一看不认识,就不让进,这正常不过。后来太白金星忽然来到,给两方解释了一番,连拉带哄的将悟空领进门。
不等玉帝宣召,就直接进了凌霄宝殿御前,这金星老头急着表功呢。猴儿就光戳在那儿不动,但侧耳听金星怎么说。引荐之后,孙悟空只是躬身搭话,幸亏玉帝仁慈,念其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便姑且饶恕了大不敬的死罪。
这孙悟空仍是唱了个大喏,根本就不拿满凌霄宝殿的君臣当回事。武曲星君明显看着不过眼,不等别人说话,抢着说道这天庭之上都不缺少官,就少个御马监正堂管事。玉帝就给孙悟空除了个弼马温的官儿,让木徳星官带着猴儿去上任。
这个武曲星君,他是干嘛的,管理财富和勇武方面的大官,这天庭人事安排不归他操心,但他五行属阴金,是和猴儿那阳金之间有点意思的,看来这个武曲星君是知道孙悟空是五行阳金,肯定俩人命里犯点克。那么他所说的话就不能相信了,肯定还有其他更好的职位,但就是不能让你去。
玉帝其实也不傻,心里肯定明白,连这个都糊涂的话还能当玉帝啊。但也没在意这个,甚至也符合自己本意,就让木徳星官给带走猴子。那么木徳星官的本职工作就是管理人间山石草木蜥蛇龟鳖鱼类的,这才勉强算是悟空的直接领导。
孙悟空至少目前还不明白这个道道儿,很高兴就上任了。你注意看啊,上任之初,分配人手井井有条,自己也全力亲为的。一晃半个月,马都给养肥壮了不少,见了猴子就抿耳攒蹄,叫个特别格外的温顺听话。或许,这也就是后来白龙马又怕又敬孙悟空的一个原因吧。
然而好景不长,手下人给猴儿接风贺喜,喝多了无意问到这个弼马温算个什么官,结果知道是个卖力不讨好的未入流。这猴子大怒,谁也不给说了,就跑回去花果山了。
(西元1362年,察罕帖木儿威慑华夏,多路义军惨遭其铁骑镇压。朱元璋迫于形势,打算接受元朝的招安,并派人和察罕帖木儿洽谈。元朝派了张昶到建康,也就是应天府,欲封老朱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也就是猴儿的官名弼马温。但是就在此际,朱元璋听说田丰、王士诚假意投降却骗杀了察罕帖木儿。于是老朱就变脸了,不再接受元朝的任命,继续反抗元廷。察罕帖木儿的“儿子”扩廓帖木儿,现在还不打算和朱元璋闹翻哩,于是将老朱的使者送还。扩廓帖木儿集中兵力破益都,杀田丰、王士诚报父仇。不久,孛罗帖木儿出兵和扩廓帖木儿俩人倒咬得难舍难分了,当然也就顾不上朱元璋等人啦。)
孙悟空回去之后给小猴儿们说了一番经过,正好来俩独角鬼王投奔,还送了赭黄袍,建议其做个齐天大圣。这个什么独角鬼王,其实也是化生中的一种有情众生,按太白金星的说法,可以算是一家人啊。
(还是1362年,陈友谅杀害了首领徐寿辉,自己建国(汉)称帝;已经占据四川等地的明玉珍(原徐寿辉部下),拒绝承认陈友谅,也建国(夏)称帝。后来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与朱元璋水战的时候战死,第二年他儿子陈理投降老朱,汉亡;1366年,明玉珍病死。1369年他儿子明升投降老朱,夏亡。那么,这个徐寿辉和陈友谅就是西游记里面的俩独角鬼王。)
孙悟空当下很满意,当即就穿上了,并吩咐赶制旗帜,以后不要再称大王了,太俗气。
(西元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1368年正月称帝,年号洪武,建立明朝。)
回到西游记书中,那天上的御马监管事私自跑了,下面的人哪敢隐瞒啊,就汇报了有关纪律性的上面领导。这张天师是负责降魔逮鬼的,也是最早的道教丹符正一道创始人,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就是其中一个分支。很明显,这张道陵是玉帝的嫡系铁杆心腹之一,责无旁贷,便向玉帝汇报一番经过。
玉帝自然恼火,就答应了李天王和哪吒的请战,还分别封了二人降魔大元帅以及三坛海会大神,下界前去擒拿孙悟空。很明显,玉帝至少目前也认为这个孙悟空是化生出来的,应该是属于魔鬼一类的。那个三坛海会大神什么意思,哪吒有道家的神通又是佛家的改造元神,所以起了这么个封号。
下界之后,李天王点了手下的鱼肚将还有药叉将,派了巨灵神先锋挑战。这鱼肚就是鱼鳔,新鲜的光亮亮的,主要用途是营养丰富可以拿来吃,或用来熬做胶水还行;药叉,即夜叉,是药师佛的十二大愿给护法的十二大金刚菩萨,对应十二生肖的。可以想象吴老爷子这是在提示什么呢?
巨灵名望传天下,原来本事不如他。大圣轻轻轮铁棒,着头一下满身麻。纯粹是脓包一个啊。但这巨灵神的出处是什么呢,几乎没有典故,光说了开山还行。那么我们仔细看书中的描写,他是不是鱼肚加药叉的统一体?巨灵神听着看着还有叫唤着那是厉害无比,其实在西游记里面狗屁不是。他在书里也就是只有这么一次特写,说了几句话。在后面虽然出现了两三次,但都是只顺便提及到了名字而已。
哪吒三太子再度请战妖猴,好杀也,棋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咦,怎么个本源流?前面已然说过了,这个哪吒其实已经先死了,后来是如来给了新生的魂灵元神。那么在这里就又预示了孙悟空和如来或是佛家之间的渊源很深,相当深。但是,这些推论是不是符合吴老爷子的心愿呢,到底老吴是怎么想的呢?
这里还提到了孙悟空的变化神通委实厉害,这哪吒乃是纯粹的元神啊,都看不出来毫毛变的本相和孙悟空的真身。同时还告知了大家,至少现在的哪吒还不知道孙悟空的真正来历,当然孙悟空也还不清楚和哪吒的渊源到底如何?
哪吒帮巨灵神说情,去斗孙悟空但也吃了败仗回去,李天王没有像对待巨灵神那么发怒要杀了治罪的。为什么,不敢呀,这哪吒带了点儿佛性成了半佛子了,别说你当爹的发怒了,就算啥事没有,看你的琉璃舍利宝塔不在手的话,或许就上来一剑捅个透心凉呢。
中间插上几段,西元1368年朱元璋派徐达等人北伐,同年攻克大都,元朝灭亡。1369年明洪武二年,徐达、常遇春收复关中等地,割据势力李思齐投降,张良弼(思道)逃遁,后来隐居某地不详。
《明实录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七年九月戊辰,中书平章政事李思齐卒,思齐字世贤,汝宁罗山县人。元李汝颍兵起,思齐率义兵,屡复郡县。元以思齐有功授汝宁府知府,后守关狭。累官太尉中书平章政事兼枢密院事,及王师入关,思齐退走凤翔,又走临洮。大将军徐达分遣都督冯宗异取临洮,思齐遂率众降入朝,授江西行省左丞。洪武三年从大将军破定西王保保,还取兴元,升中书平章政事。复从征大同,行次代县得疾还京师,赐第一区。授其子世昌金吾右卫指挥同知,甥郑玉羽林卫镇抚。思齐至是卒,时年五十二。遣官祭之,其妾郑氏亦自经死,追赠淑人,谥曰贞烈,合葬于上元县之向村。
李思齐,1323—1374年,此人的一生相当精彩,曾经效忠元朝,参与平定李汝颍的起兵;后来逐渐在关中一带做了大军阀割据势力(占据了元朝末年潼关和以西关中地域,也算是潼关“总兵”罢),和明玉珍曾经作战过,和元朝的扩廓帖木儿(王保保)也打来打去的,为保住地盘和战友兼貌似属下的张良弼(巨灵神)也是时打时和,再后来和朱元璋部下徐达、常遇春作战,最终还是认清时势,归顺大明。
老李死后,老朱还发文纪念一番,“卿昔为民中原,时逢世乱,独能仗义施仁,挺身奋臂,率义旅以保关中,臣元有年矣。何元纲不振,社稷陵替,卿尚能固守臣节,斩我行人,忠臣之义,可谓尽矣。然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未几,胡君遁去,中原之地复我汉人,朕遂为生民主。当是时,汉人弃邱垅从胡,为我中国仇雠。至今身膏草野,骨委沙漠。惟卿退守临洮,心思父母之邦,义忠族类,是以全境保民,助我成功,今七年矣。夫何久疾不痊,以致长往。噫!握兵一世,又得善终,亦人之所难。卿能如是,岂不美哉!朕闻卿殒,不胜痛悼,今遣某官用牲醴致祭,卿其享之。”
李思齐的大儿子李宗颜(金吒),继承父亲在明朝的官职爵位;小儿子叫做李世昌(哪吒),做了朱元璋的金吾卫指挥同知;还有个养子叫做赵琦(应该是“木叉”了)史载不详。
朱元璋对李世昌的任命诏书,“昔君天下者,赏有功而官有德。圣人之心,明如日月,历代相承,永为模范。尔李世昌年虽未冠,而授兵卫之职者何?盖为尔父遭时大乱,能率众,以保关内,是以民安而地辟。及至胡人退遁,诸雄有无知者,以汉人弃父母之邦,遗邱陇,从胡人复仇,我中国迄无所成。惟尔父效窦融之事,帅二万骑及步兵之众,助朕成功,至今关内之民时思之。尔当习将之谋略,以待成人而备侮。特授尔某官,永为世袭,尔懋哉。”
此时的李世昌不到20岁,还是个孩子哩,“年虽未冠,而授兵卫之职”,做了怀远将军的。可见老朱还是挺看重李氏父子的,也说明朱元璋对于功臣的态度是相当不错的。只要你别嚣张跋扈就行,否则杀无赦,譬如廖永忠之流。
回来书中,这李天王唯有退兵,回天启奏玉帝暂且不提,孙悟空下辖七十二洞妖王还有六个魔王结义哥哥都来贺喜,顺便凑了七个大圣,这里就是有所影射元末江南造反并称帝王的各方首领。朱元璋起事最晚,故在里面是小七儿。
天上知道了初战失利,本打算再战,正说间,太白金星又窜出来了,建议还是招安,让其做个有官无禄的齐天大圣。这里咱们要明白一点,这什么齐天大圣其实是个什么地位呢?我们看玉帝的称号,是上圣大慈大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那我们就明白了,上圣的尊号是比大圣要高的(中间还隔着至圣呢),就像元朝皇帝跟吴王什么的关系差不多呀。
西游记里面的玉帝到底是何方神圣?在《礼》书里面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所以配上帝也。”元气昊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则称苍天。关于上帝,《元史》记载,在汉初曰上帝,曰太一,曰皇天上帝;魏曰皇皇帝天;梁曰天皇大帝;西晋曰昊天上帝;唐、宋以来,坛上既设昊天上帝,第一等复有天皇大帝,其五天帝与太一、天一等,皆不经见;元朝大德九年,中书圆议,止依《周礼》,祀昊天上帝。
明朝的说法变化很大,朱元璋的时候,在洪武元年,李善长给老朱说,王者事天明,事地察,故冬至报天,夏至报地,所以顺阴阳之义也。祭天于南郊之圜丘,祭地于北郊之方泽,所以顺阴阳之位也。自秦立四时,以祀白、青、黄、赤四帝。汉高祖复增北畤,兼祀黑帝。至武帝有雍五畤,及渭阳五帝、甘泉太乙之祠,而昊天上帝之祭则未尝举行,魏、晋以后,宗郑玄者,以为天有六名,岁凡九祭。宗王肃者,以为天体惟一,安得有六?一岁二祭,安得有九?虽因革不同,大抵多参二家之说。自汉武用祠官宽舒议,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礼如祀天。而后世因于北郊之外,仍祠后土。又郑玄惑于纬书,谓夏至于方丘之上祭昆仑之祇,七月于泰折之坛祭神州之祇,析而为二。后世又因之一岁二祭。元始间,王莽奏罢甘泉泰畤,复长安南北郊。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郊。由汉历唐,千余年间,皆因之合祭。其亲祀北郊者,惟魏文帝、周武帝、隋高祖、唐玄宗四帝而已。宋元丰中,议罢合祭。绍圣、政和间,或分或合。高宗南渡以后,惟用合祭之礼。元成宗始合祭天地五方帝,已而立南郊,专祀天。泰定中,又合祭。文宗至顺以后,惟祀昊天上帝。今当遵古制,分祭天地于南北郊。冬至则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大明、夜明、星辰、太岁从祀。夏至则祀皇地祇于方丘,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从祀。太祖如其议行之。
但在嘉靖十七年的时候,朱厚熜又将“玉帝”给改为了皇天上帝。
不过上帝可不止一个,还有五行人帝(五方上帝)甚至还有其他旁的所谓上帝,只是不能再加以天的称号才可区分开来。
在西游记第五十二回中,孙悟空见了青牛精,说了一大堆闲话,里面有“绑见玉皇张大帝,曹官拷较罪该当”的内容。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在汉朝以前,可从来没有说过玉帝姓张哈。大概是在汉朝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曾经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说法。或许,这个历史事件造成了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