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军统军潘环为北面行营步军都指挥使,帅兵马随后北上。并下诏命令顺国节度使、北面行营招讨使杜威和马全节部回合,一同进。
二月底,晋军主力和契丹军在顿丘(今河北清丰)相遇,耶律德光亲自出马压阵。见到自己地干爷爷如此玩命儿,石重贵也是勇敢地冲到了阵前,十几万人大战三四个时辰,杀得天昏地暗,死伤惨重,仍是不分胜负。耶律德光好汉不吃眼前亏,命令大军徐徐后退。晋军筋疲力尽,也无力追赶。
顿丘之战,是一场不分胜负战役。此战过后,耶律德光退回了燕云十六州,改变策略,不再于晋军进行主力会战,而是反客为主的玩起了“坚壁清野”,仗着契丹弓马纯熟,派出若干小分队,侵入大晋境内,见人就杀,见粮草就烧。在华北的易州等地玩起了“三光政策”。晋军靠的就是人多和本土粮草丰富地优势和契丹人打消耗战,耶律德光的这一手,让晋军立刻变得困难重重。
石重贵想打仗,又找不到契丹人的影子,退兵的话,契丹人说不定就马上挥军回来,到时候军心动荡恐怕就要一败涂地了。就在这进退两难地时候,杜威出了个馊主意,要攻入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人一个教训,让他们对大晋心生畏惧,再也不敢轻易南下。
这个想法不错,可惜一来石重贵指挥战斗经验缺乏,他倒是经常出现在战斗第一线,可是很少用什么计谋;二来,杜威想办法出主意是有一套,可打仗来,终是有点含糊,有点犯糊涂。
三月里,杜威带领李守贞、马全节、安审琦、皇甫遇、符彦卿等人率领3万大军攻打被契丹占领地泰州,还没打两下,泰州刺史晋庭谦献城投降。杜威趁热打铁,继续北进收复了满城,抓获契丹领没刺,不久,又收复了遂城。
这个时候,耶律德光忍无可忍,率领五万多契丹劲旅,再次南下,要和杜威决战。没有石重贵喊打喊冲的压阵,关键时刻,杜威竟然有点怵了,他和李守贞商议道:“我军存粮不多了,粮草地输送又赶不上趟儿,现在大军深入敌境,万一契丹人全力而来,断我归路,到时候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可是死路一条。不如暂时退还泰州,以观契丹兵势,辨其强弱而御之。可乎?”
杜威倒了这个时候,竟然忘记了他此次出征初衷,竟然率领军队撤退了。一天后退到了满城,两天后又退到了泰州。再过两天,契丹的前锋已经赶到了泰州。杜威此时听说是耶律德光亲自帅大军来了。他竟然犯憷了,第二天清晨,悄无声息地帅兵弃泰州南逃。这四五万大军,再静悄悄地也不可能避过游骑四出的契丹军。
自唐亡之后,向来都是契丹人南下侵犯中原,从来没有中原地军队胆敢入侵契丹的。晋军的突然入侵,让耶律德光心中猜忌不已,一时也弄不清楚这伙儿晋军到底有多少人。他紧紧尾随杜威地大军,跟了一天之后,终于忍不住派遣契丹精锐铁鹞军出击晋兵,试探试探晋军的意图和实力。
在阳城附近地旷野里,契丹骑兵横排如墙壁一般向着晋兵直冲了过来。杜威立刻指挥正在南退地军队,以卫为单位,组成方阵,左手持盾牌,右手拿大刀的盾牌兵在在外围地第一圈,紧接着是长枪兵铁枪高举,方向朝外,弓箭兵在圈内,弯弓射箭,杀伤契丹兵。另外又抽调精锐骑兵在符彦卿地指挥下,从两翼向契丹军冲锋。
如此边打边退,粮草军械丢失大半,一日方才南行十余里,撤退到阳城。无奈之下,杜威再次召集众将,鼓舞士气道:“现今契丹皇帝亲来,堪称我等之劲敌,如今若不血战,吾辈恐怕再无南返之日了。”众将哄然称是,各自约束军队,鼓舞士气,准备寻机死战。
第二天,形势更加恶化。耶律德光经过一天地试探之后,终于确定这股晋兵只是仓皇南返,并没有什么别的意图。他却也不立即动战争,而是大契丹骑兵,环绕晋兵而行,以疲兵之计,喊杀声震天,以疲兵之计,轮番攻击晋兵。
杜威的伺机而战,却是指南逃途中找机会打仗,晋军一路南逃又困又饿,终于来到了定州北面地白团卫村。而契丹军也不再进攻,只是将晋兵团团围住,准备最后地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