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6章 号院的闹剧 上(第2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于是顺着贾张氏的话,语重心长的对着赵老头胡诌道:“贾大妈说的对,赵大爷,在我们农村白事都要准备这些,还有黑纱、黄纸、香烛等等。
    等易大爷他们把人拉回来,孝子迎灵,还得有人打幡什么的,我也不是太懂,您老见识多懂的多。
    而且您现在可是咱们院的主心骨,这些都得操办起来。”
    赵老头心道:我懂你奶奶个腿。不过看了一圈,大院不是妇幼就是小年轻,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干了,等中海他们回来在交给他们具体的操办。
    一咬牙,硬着头皮点头道:“确实要准备起来,你们几家把钱给柱子和东旭,让他哥俩跑个腿买回来。”
    贾张氏母狗眼里的眼珠子转了转,连忙抢过话:“现在买也来不及了,说话的功夫,他们就拉着车回来了。
    前几年老贾走的时候,还剩了些,现在也用不到了,便宜些卖给你们。”
    四人脑子乱蒙蒙的,在贾张氏的不停的忽悠下,就把白布买了下来。
    布料肯定不够用的,在二把刀赵老头的安排下,几家的大人小孩只在头上和腰间系了白布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平安更是指挥起贾东旭、傻柱、许大茂等这些新一代帮着几家堂屋门也挂上了些。
    赵老头看着刘平安忙前忙后又给散了一圈烟,心里甚是欣慰:这孩子不错,是个实诚人。
    刘平安看着忙活的差不多了,自己也该撤了,和大姑一家约好了要去兑换钱币。
    也想看看这群人才最后是如何收场的,可是时间不等人啊,和赵老头打声招呼就离开了。
    贾张氏不愧是整个四合院的搅屎棍,一举一动都能带动大院的走向。
    周围的邻居听到哭声也有跑过来看看出什么事了,但是一听到有人被打靶了,就装模装样的劝了几句,然后悄悄的溜走了。
    ------------------
    会合大姑一家来到南锣鼓巷附近的一个兑换点。
    这次北平市人民银行在市内设立了247处兑换点,组织了5ooo多人做收兑工作,每个兑换点2o多人。
    事后据统计,这次人民币兑换工作,用了18天顺利完成,全北平共收兑金圆券8亿多元,兑换人民币198亿元。
    其中有992万人得到11524亿元的优待好处,平均每人多得人民币116元,按当时粮价,可买小米116斤。
    非优待兑换的人民币只有o8276亿,按照5oo金圆券的限额计算,北平参与的兑换人口在1632万左右,约6o多万的人没得到优惠兑换。
    兑换钱币非常顺利,每人兑换了将近17o块人民币,最大额是5o块,还有一些冀南币和东北币。
    看着第一套人民币,刘平安准备集齐几套,留个纪念。
    几人往兑换点旁的商铺的长队走去,旁边有张告示写着兑换期间,粮食、食油、煤炭等生活必需品,足量供用。
    在入城前,从冀中、察哈尔、门头沟等地向北平城调入3ooo万斤粮食、16o万斤食油、7万吨煤炭,这些物资随着大军一同进城,用以解决2oo万人口的生活需要,一下缓解了北平粮油煤的“燃眉之急”。
    据不完全的统计,至1949年7月底,向北平市场调拨供应粮食共达万斤,棉布14万匹,棉纱11万件。
    大家把手里的钱基本都兑换成各种生活用品,姑父王景辉回去拉平板车,刘平安几人在在路边看着生活物资。
    喜欢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请大家收藏:()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bsskz.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