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白头鹰不想当冤大头(下)
哪怕是再怎么庸庸碌碌,甚至是颓废绝望的人,在他被彻底磨平棱角之前,肯定也曾经有过自己的理想,梦想,狂想,或者是妄想,臆想,空想,反正都是差不多这一类的东西。
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
每个人都曾经这样审视过自己的内心,然后找到各自的答案。
人要是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人是如此,国家也是一样。即使是再怎么弱小和落后的国家,也有着翻身成为强者的梦想。
当一个国家已经没有了梦想,只剩下醉生梦死和得过且过之后,那么也就跟行尸走肉毫无差别了。
作为大英帝国一脉相承的分支,美利坚合众国自然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并且自豪地称之为“昭昭天命”。
首先是把版图从大西洋扩张到太平洋,这一条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办到了。
然后是推行门罗主义,独霸美洲,这一条在本世纪初的时候也成功实现了。
现在则是彻底取代大英帝国,继承盎格鲁撒克逊兄弟民族的世界霸权……如今正在努力中……
为了实现自己的昭昭天命,美利坚合众国从来不惮于跟任何敌人交手,也不畏惧付出任何牺牲。
因为,这不仅是一种理想,一张蓝图,也是维系这个多元化移民国家的核心纽带。
就像苏联无法放弃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一样,美国也无法放弃自己的昭昭天命,否则就近乎于自杀。
“……好吧!我明白了,暂时满足丘吉尔的这次勒索,给英国人送去更多援助。”
杜鲁门总统迟疑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答应丘吉尔这一次狮子大开口的物资援助请求——反正是国家掏腰包,又不用他自己倾家荡产。至于日后收不收得回投资……这种问题他已经懒得去想了。
“……很明智的决策,总统阁下。”霍普金斯点头道,“……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只占便宜不吃亏,有些时候,我们真的不能想得太多,只能按照原定的路线走下去。”
“……也不是什么想得太多,只是有点感慨罢了……自从进入这个世纪以来,世界就变化得越来越快了。不到五十年的时间里,各国几番浮沉,天翻地覆。一顶又一顶皇冠就相继坠落。英国盛极而衰,德国骤兴骤败,高傲的法国人彻底成了笑话,俄国人先是被全世界摁在地上暴打,然后又翻身起来暴打全世界……”
杜鲁门总统略带唏嘘地说道,“……这一切都让人如同置身于梦幻之中一样。”
“……但这并非梦幻,而是冷酷的现实,总统先生。我们正在创造新的历史,接下来半个世纪的历史。”
霍普金斯说道,“……事实上,资助大英帝国恢复远东殖民地,虽然确实是一项很沉重的负担,但如果换个思路来说,也能让我们压榨出大英帝国在东方的最后一点儿利用价值。”
“……请说得具体一些,我似乎没能理解你的意思,而且也不喜欢猜谜。”杜鲁门总统皱眉道。
“……总统先生,是这样的,在得知了丘吉尔收复东方殖民地的计划之后,海军方面有了个新的想法,金上将还带着几个参谋专门找我聊过一次,我觉得很有新意……”
霍普金斯伸手指着墙上的一副世界地图,如是说道,“……过去的四年里,我们一直在从太平洋方向对日军发起进攻,企图沿着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向日本帝国的腹地挺进。但是,几次最关键的大规模海战,太平洋舰队都被日本联合舰队击败,始终不能掌握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在这种情况下,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的小伙子们即使打得再怎么奋勇,也只能黯然撤退。哪怕暂时夺取了几个重要岛屿,也根本守不住。
现在,我们虽然成功登陆了日本帝国的本土,但实际上就跟当年纳粹德军闪击巴黎一样危机四伏。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依然基本保持着完整的战斗力,远东的苏联红军也随时可能跟我们翻脸。目前完全是利用日本国内的政治混乱,才得以在日本列岛上夺取了一块桥头堡。但即便如此,维持这条战线的代价也高昂得可怕,平均每运输五名士兵横渡太平洋,就会有一名士兵会在航渡途中被日本飞机和潜艇送进海底。
然后,南太平洋战区的日军也同样没有失去斗志,我军虽然陆续收复了斐济、新西兰和新喀里多尼亚,但是付出的代价极为惨重,前方依然是更多的要塞化岛屿,每挺进一步都要流血牺牲。更要命的是,一旦太平洋舰队再次被日本联合舰队击败,地面部队就无法在岛礁上站住脚,现在取得的任何进展都会瞬间丧失。
所以,海军有个新的想法,就是借着哈尔西上将率领太平洋舰队主力脱离前线,返回珍珠港休整的机会,重新调整战略方向,将日本列岛战场转为守势,也不再在南太平洋和布防许久、经营多年的日军死磕,而是将要将舰队和兵力转向刚刚由英国人打开了突破口的马六甲海峡一线,从印度洋指导南洋日军的后背……”
——事实上,霍普金斯的建议并非什么新鲜事,过去的几年里,在太平洋战场屡屡受挫,甚至连巴拿马运河都被炸毁之后,五角大楼就多次考虑过转换战略方向,从印度洋方向对日本人发起反击。毕竟,绕过好望角前往澳洲西海岸的距离,并不比绕过合恩角前往新西兰和澳洲东海岸的路程远上多少。
但是,任何舰队都需要港口和基地才可以发动攻击,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发动攻势,只需要依西海岸和夏威夷的深水海港,以及本土的巨型后勤船队即可。但要是想在印度洋发起攻击,就必须依靠大英帝国在环印度洋地区建立起来的一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