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在一旁撂下一句话:
“我说两位瞿家峒的兄台,我庚兄倒也不是非要管你们瞿家峒的事儿,这烧板砖与包揽盖房,也不见得是甚么难事,庚兄既然能教你们,自然也能教其他人。不过一看向兄就是精明之人,一定不会打错算盘的。”
向以轩连连点头:
“文寻先生提醒得甚是,茅兄照顾我们瞿家峒,这份心意着实令人感佩,无论如何,在下是看好茅兄的。”
向以轩打了个哈哈,与盘闻鼓就此离去。
茅庚能平安归来,张海三也甚觉欣慰。张海三最近也甚是忙碌,不过跟往日里前往边路招揽归正人那时相比,感觉不被重视,总被人排挤,心中便有些牢骚。
张海三毕竟是官差,与茅庚和文元的关系非比寻常,茅庚要招聘归正人,最合适的人选便是张海三。
张海三一听茅庚要自己帮忙招聘归正人,笑道:
“要招归正人嘛,这事好办!光是这两个月就到了将近四千归正人,尤其这个月到的,都是经过了挑选的,你不知道,如今新化这里名声在外,如今归正人都抢着要落户新化,哪里像以前那样,还要张某去游说!从八月份起,落户新化的归正人就过了千,九月竟然到了两千,许县令一看,这要是放开了接受归正人,每月涌进来几千上万归正人也有可能,那还了得!一时又哪里安置得了那么多人啊,就算土地多的是,可是朝廷的规矩,归正人还要贷给一笔钱,新化这里最多也就能每月接收2000人,故而这一次的归正人是专门派人挑选过的,据说三个当中才能来一个,呵呵,茅兄要招人,却是正好。”
茅庚有性惊,虽然曾经预测经过一番炒作之后,归正人也好,哪怕原来就在大宋的百姓也好,慕名前来新化安家落户的会络绎不绝。但这才四个月光景,归正人就蜂拥而至,这响应速度实在也太快了一点吧。
茅庚望着张海三,揶揄道:
“昔日张兄磨破嘴千方百计要哄那归正人来新化,如今归正人不请自来,张兄嘴皮上的功夫一时没了用场,岂不可惜!”
张海三指着文元道:
“在下的嘴皮厉害,毕竟没有文兄的笔头厉害,在文兄的笔下,许县令就是人间所无天上少有的好县令,瑶家的女子个个都长得天仙一般,美不可言。还有《新化学刊》,捧出了一代大儒康老,天才少年王云志,还有好运铁匠李松,如此等等,经他们笔下这么一吹嘘,新化这里简直成了大宋朝最好的地方。你想啊,官府清廉爱民,又有美女如云。有康老这样的大儒,正好考功名;有一应新创的营生,正好发大财。这样的地方,谁不想来啊g呵!”
茅庚一想也是,《新化学刊》和《白溪学刊》的一番造神运动,一举造出了两个明星级的归正人,一个便是好运铁匠李松,另一个则是天才少年王云志,再加上超一流的大儒,一个政绩卓著的县令,加上蜡纸刻印、黑板粉笔,以及水泥都是新化独家出产,又盛传新化的石炭多得烧不完,归正人只须稍一打听,便知新化这里机会多多,是不可错过的好去处。要是运气好,保不定就能像李松那样,一来就能大赚其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李松这样在新化快速致富的例子在前,归正人跟风而来,倒也并不奇怪。
三个人回忆起当初在楚州的场面,忍不住笑了一回。
茅庚想想道:
“既然这样,就拜托张兄帮我们在归正人中间找五十个人,有手艺的更好,没有手艺只要人聪明也行,到了我们这里,每月包吃包住,还拿钱,三贯钱是最少的,做得好可以拿到十贯二十贯,张兄,如何?”
张海三半真半假地说道:
“呵呵,这些天在下本就在帮忙跑腿,忙的就是安置这一批的归正人,慢说五十个,就算两百个,也不是甚么难事。茅兄若是能出五六贯钱的月例,在下干脆辞了这个狗屁官差,来帮着茅兄卖你的新奇东西,未必就会比别人差。”
如今再也不须张海三前往边路招揽归正人,挑选归正人这种有油水的美差也轮不到张海三,张海三如今负责安置归正人的跑腿事务,所忙尽是一些啰嗦繁杂的事。当初去边路,虽然辛苦点,但自己好歹是主角,如今一举沦为配角,当然觉得有些失落。
茅庚一笑,茅庚明白张海三的心态,但还是劝说道:
“张兄暂时还是当你的官差吧,官差可不是人人都能当的。这次请你帮招五十人,是有酬劳的,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