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直到两日之后,翰林学士们在朝堂上联名上奏——是关于那块灵石的。
他们的神色都万分惊骇,为首的是国子监祭酒齐大人,虽是联名上奏的,他跪在皇帝跟前说话却是小心翼翼:“那些玉石臣等都查看过了,的确是寻常璞玉,然而那上头的刻字却实在让心心惊——武曲星下凡,天下以‘五’为尊,可保大秦国泰民安、万世永昌。若违逆天道,则国运衰败……”
他一壁说着,身侧的同僚就从袖中拿出一张白色丝帛呈给皇帝身前内侍,道这上头的文字就是他们誊抄下来的玉石上的刻字。齐大人是个数读圣贤书的文臣,他虽然害怕,却仍是声色清晰地,一字一顿念出了这些文字。
拓跋弘满面震惊,将丝帛拿到手中细细研读后,更是脸色大变。他一手拍下丝帛,喝道:“尔等所言确凿无虚么?”
齐大人打了个哆嗦,道:“微臣岂敢欺君!臣等今日上奏,将那些玉石也一并带来了,皇上亲自查看即可。那上头的字密密麻麻,小得几乎不可辨认。不过,只要在其上放置一块透明的翠玉砚台,放在阳光底下,就可放大字迹。皇上如法炮制,一定能看得清清楚楚。”
拓跋弘没有接话。半晌,他冷哼一声道:“将玉石带回宫中!退朝!”
不同于寻常的鬼神怪志,几位学士的进言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齐大人等都是清流学士,并不是如左右丞相一般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们提出此事只是为了尽臣子本分,却不料到会惹起一番血腥风雨。
皇帝回宫后立即召集了几位重臣,一同查看玉石。当他们真的将翡翠砚台放置上去后,透过砚台,果然看到了和丝帛上所书丝毫不差的文字。
彼时左右丞相都在座。这两位一同缄口不言,倒是张御史和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人争相议论起来。张御史道:“皇上,这上头的文字再清晰不过了!武曲星下凡,天下以‘五’为尊。微臣斗胆,叩请皇上立五皇子为东宫……”
礼部尚书亦道:“臣附议!天降灵石,助我大秦旗开得胜,皇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以“五”为尊,灵石上有言,若是逆天而行,我国必将遭遇大祸啊!还请皇上尽快推举五皇子为太子!”
如此,立储大事竟再次被牵扯出来,朝堂内外热议。
那块灵石,已经由皇帝亲眼看过,确定是写武曲星下凡的。而朝中原本主张立五皇子的臣子们,纷纷再次上奏。这一回他们可不必担心赵王和六皇子,也不必担心病重的慧妃,连上苍都降下神祗,他们不过顺应天命罢了。
拓跋弘对此甚至拿不出反驳的理由。那灵石上写得清清楚楚,群臣亦纷纷赞同。
长乐宫太后听闻此事,又惊又怒,病重沉疴。
帝后二人都去长乐宫探望太后。哪知太后不愿见皇帝,只招了皇后入内,与她道:“皇帝这些年四处征战,苦了百姓不说,亦养出来一群狼子野心的武将来!那冯怀恩,怎配得起他那好名字,竟想出鬼神的法子来扶持五皇子,以战功和兵马要挟皇家!”
太后一壁说,一壁竟咳出血来,上官皇后看得触目惊心,亲手拿着帕子擦拭她的嘴角。
“他们打量皇上和哀家都是糊涂的?”太后越发怒骂:“西梁王!冯怀恩!为了五皇子,还弄出什么天降灵石,以五为尊?!难道一个四岁的孩子,就能撑起家国社稷么!荒唐,荒谬!”
上官璃听太后骂得厉害,自个儿却一句话也不敢说,垂着头静默。自征战匈奴以来,太后多次劝过皇帝,不可穷兵黩武。匈奴人侵入秦国边境,打回去也就算了,至多命令他们上缴黄金和马匹作为贡品。至于灭匈奴?这个代价太大了啊。然而皇帝一意孤行,妄图吞并列国。
正是因着连年征战,才造成大秦国重武轻文,西梁王之流手中的权柄也越来越大。
上官璃暗暗心惊,太后大骂冯怀恩,何尝不是指桑骂槐,指责她的父亲上官将军呢?自父亲成为西北主帅,她成为皇后,上官一族就被捧上了云端。
如今放肆的是想要拥立五皇子的冯怀恩,而上官一族手中的兵马,显然比西梁更强盛。太后一番话,莫不是在敲打她、敲打上官一族!她被册封为继后迎回宫中后不久,就曾跪在长乐宫里,当着皇帝太后的面起誓自己亲生的两个嫡子不会去争夺帝位。但显然,在权势面前,她的誓言并没有取得夫君和婆母的信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