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角石,“鲸”落
在这个其他动物的眼大部分还是原始小孔成像眼的时代,节肢动物的复眼却基本已经趋于完善,与后世相差无几。羽翅鲎一米余长身躯上那对硕大复眼让林易的视角没有丝毫不习惯。
母巢坐落的这片内湾风平浪静,林易控制的这几只羽翅鲎个体便是仅有的掠食动物。其余就仅有萨卡班甲鱼与少量三叶虫分布,大抵是羽翅鲎蜕皮前后脆弱时的避风港。
摆动着尾部,神经加强型羽翅鲎个体缓缓游入开阔的外海。
在林易的控制下,似蝎的扁平身躯依然紧贴着海床,并不时用发达的复眼观察着四周,防备着可能的威胁。
眼前的景象依旧,形形色色的三叶虫在海床上爬行着寻找食物,感知到掠食者的到来,立即四散而逃,逃不掉的,干脆用身下的无数对短小节肢迅速刨起沙来,将自己埋进沙中,试图躲避捕食。
还有零星的萨卡班甲鱼张着倒三角形的小嘴,在海床上捡食着残渣。对于羽翅鲎的接近,作为原始脊椎动物的它们反应速度要高出三叶虫不少,但由于缺少后世鱼类的胸鳍等结构,只能笨拙的摆动着长尾游远。
但林易却看也不看它们一眼,控制着身躯继续劈开水波,向远海游动。发达的复眼扫过海床,探索着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同时,并不发达的嗅觉与听觉器官也尽力的感知着周遭的一切。
向前游动,嗅觉器官隐隐感知到一丝特殊的气味,林易立即控制身躯加快了速度,向着其传来的方向游去,想看看发生了什么。
绕过一处礁石,眼前的景象让林易不由的惊掉了这具身躯上并不存在的下巴。
硕大的,如房般的圆锥状壳体横在海床之上,五米余长的惊人长度在即使放在林易曾经生活的时代都称得上庞大,如后世鹦鹉螺壳上纹路的的淡红色纹路生在灰白色的壳体上,让它呈现出几分美丽。
圆锥形壳体前端的开口处,生着一具与后世鱿鱼类似的软体头部,但此时,十根粗长的触腕无力的垂在四周,结构原始的双眼眼神空洞,说明着这只旧日支配者般的巨大头足类生物已经身亡。
房角石,奥陶纪体型最大的动物,在林易前世,以“直壳鹦鹉螺”之名在多部纪录片登场,并被描述为一种强大凶猛的掠食者。
尽管后续研究表明其所属的内角石目因壳体结构不太可能是积极的掠食者,但足有五六米的体长在这个年代也足以傲立群雄。
而林易面前这只已经身亡的硕大房角石的体表不见任何足以致命的伤痕,应该是寿终正寝而死,仅在还未进化出后世头足类吸盘结构的触腕上有些细小的伤痕。
而无数乍一看形似小号羽翅鲎,但圆钝的头胸部前并没有那对狰狞镰肢的节肢类正攀在房角石庞大的尸体上,在那些细小的伤痕处缓缓啃噬着。
它们的身躯比羽翅鲎更为粗短,并没有似蝎尾般的长尾,身形更像头胸部与腹部差不多宽的大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