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道“对今天的参观,你有何想法?”
李忠瞅了李太后一眼,小心翼翼地道“回娘娘,令奴婢大开眼界,只觉得很神奇!”
李太后微微摇头,但脸上也没有一丝愠色,而是浅浅地笑着“本宫不是想问你这个,是想问你关于十两银子进入大棚参观,以及张静修那个所谓的经验之谈。”
“这个嘛……”李忠稍一犹豫,该怎么说呢?十两银子进棚参观本无可厚非,反正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只是打着传授经验的噱头,将人忽悠进去,最后传授经验时,却来一个“其实没啥经验,就是人多钱多”酸不溜秋的话……
那不就是糊弄人变相的欺诈行为吗?
可李忠又不能准确判断出李太后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所以他才犹豫,不敢直言!
毕竟,一个是张静修,张先生的儿子;一个是潞王,李太后自己的儿子。
但李太后的目光又不允许他不回答。
李忠只得硬着头皮,尽量揣摩李太后的心思,谨小慎微地道“娘娘,奴婢窃以为,那都是细枝末节的问题。”
“哦?怎么说?”
见李太后目光虽然锐利,可并没有生气的迹象,李忠也不再那么害怕,接着道“十两银子不是什么大事儿,又没有强迫谁非掏不可,而且张静修的一番言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是吗?有何道理?”
“依奴婢看,张静修寥寥几句话,其实是告诉大家,不要轻易尝试大棚种植,规模跟得上才行,必须有配套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的确是为大家好!否则人人都想折腾挣钱,张静修说得对,不是谁都能折腾得起的。”
“嗯!”李太后点了点头,“那你说,大棚种植的意义何在?”
“奴婢以为,张静修与潞王搞大棚种植的意义重大,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在大冬天种植出大夏天才有的果蔬,像无烟煤一样,让这个冬天变得温暖、有趣,原来吃不到的果蔬,现在都能在大棚里找到,价格贵是贵了点儿,那是因为现在还没有推广开来。”
李太后轻轻地道“可张静修的意思十分明显,不是不让人轻易尝试的吗?”
李忠回道“娘娘,张静修的确是这个意思,可他强调的是规模效应,只是不让普通人轻易尝试,因为折腾不起。但京城里像张静修那样有钱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倒是可以尝试啊,只要成功,并推广开来,果蔬的价格指定能下降。如此一来,这不就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大功一件吗?”
李太后会心一笑“对,这个要推广,一定要推广。”
李忠见缝插针地道“娘娘,据奴婢所闻,在外省,已有大商人在寻找无烟煤的矿脉,相信很快就会找到。如今,张静修又钻研出大棚种植,肯定会有有钱人效仿,一旦推广全国,那如张静修所言,都是利国利民为百姓谋福祉啊!”
李忠忽然意识到,怎么说着说着,全是赞美张静修的话?
不过瞧着李太后脸上的笑容,他觉得这个选择是对的。
就应该赞美!
想通这点,李忠趁热打铁,接着又道“娘娘,奴婢以为,什么十两银子?什么人多钱多?那都可以忽略不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人家先研究出来大棚种植,这钱就该他挣,这话就该他说。第一个吃螃蟹的,谁敢说不是英雄?”
李太后心情大好,变得舒坦多了。
本来她还有几分怨气,很想将张静修和朱翊?两个家伙召进宫里臭骂一顿,尽忽悠人,一点都不厚道。
可听完李忠这番话,她豁然开朗,对啊,与意义重大的温室大棚种植相比,十两银子算什么?
真的只是细枝末节的问题!
这钱就该他们挣。
自己也进大棚里看了,人家确实走在前面,盖塑料布,地底下通暖气管道……这都是人家想到的。
而且进去的人不少,说到“人多钱多”的经验时,尽管引来一片唏嘘,可也没人嚷着退钱啊!
都是自愿进去的,确实也学到了一些“经验”,至少见识到大棚种植是怎么搞的,至于有没有能力搞,或能不能搞成功,那似乎不是人家的事儿。
想明白这一点,李太后吩咐道“小忠子,你马上去乾清宫,将今天的所见所闻告诉皇帝,问他有没有必要让朝中大臣哪天也去观摩学习一下,然后派一位代表写份奏疏,以邸报的形式,将温室大棚种植的经验告知全国,推广下去。”
“奴婢遵旨。”李忠躬身而退。又一次让他明白看来在李太后面前,任何时候都不能说张静修的坏话啊!
即便人家做得不对,也得朝好的方向硬说,谨记!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