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68年1月,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凤山县革命委员会紧跟全国形势,组织了全县第一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本县农村插队落户。就这样,方南、建国、淑芬等都加入了这股洪流,方南和建国被安排到县城东面的古寨公社插队,而淑芬和阿娟、阿莲则被安排到县城北面的另一个公社落户。
方南和建国到了古寨公社后,被安排到靠近天龙山下一个小村庄。因为村子座落在天龙山绵延下来的山岭下,所以就叫龙脚围村。村子有百多户人家,属龙脚大队管理下的一个生产队。
知青到村的那一天,龙脚围村派出几个青年人,蹬着自行车到公社。他们接到方南和建国后,就让他们坐上自行车的尾部,响着车铃,一直把两人送到村口。这时,村子里敲锣打鼓的,好不热闹。村民们聚集在村口,惊奇地望着这两名皮肤白净、穿着洁净的衣服,脚上穿着黑色的布绒鞋的城里人。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喃喃地说:“哎哟,这么白净的后生!”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小孩,在大冷天里光着脚,躲在大人裤子边看热闹。方南和建国背着行李,在锣鼓声中走进村子,他们在村里人的带领下,走过满是牲畜粪便的村路,经过散发着臭气的村巷,经过一片低矮的泥屋,走进了全村唯一一间青砖屋-祠堂。祠堂里有宽大的大厅,两边有厢房,厢房上有阁楼,两名知青就安排在阁楼上住。
放下行李,两人在阁楼的地板上摊开带来的草席和被子,躺在被子上。他们从城里来到这个偏僻的山村,目睹这陌生的环境,谈着自己的感慨。
“南哥,想不到这儿的环境这么可怕,”建国闷闷不乐地说:“你看那村周围的肮脏,那看那些穿这破烂衣服的人,同我们参加县青年学习班上提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差得太远了。”
“一个是想象中的天堂,一个是现实中的地狱。”方南躺着被子上一动也不动地说。
“我们以后怎办?”建国有点恐惧地说:“我们被他们耍了,把我们骗到这里来,他们却向上头邀功。”
“别怕,建国,”方南坐起来,“我们这些年,什么危险、困苦没有经过?这里无非就是环境差一点,怕什么,我们连死都不怕,还怕一条小小的村子?”
“说的也是,你都死过一回了,还怕什么。我是担心今后怎么过,一辈子在这穷山沟吗?象那些农民那样过一生吗?我妈在我临走时哭了,他是怕我一辈子在山沟受苦。”
“哎,建国,现在也不要想得太远,走一步算一步,你没有听说‘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吗?说不定在某个时候,我们会走另一条路。”
“真的?”建国也坐起来:“到那时候,我也要跟着你,你要带我走。”
“只要你愿意,我们永远一起干。不过,”方南又躺下,“我同你不一样。你有父母亲,而且都是当教师的,你是独生子,家里的条件算不错;我呢,孤身一人,父母双亡,可以说无依无靠,如果不是姚叔一家,我已经不在这个人世了。我有仇人,他还在天天想着害我,你跟着我会有危险的,你要想好。”
“这一点我早就想好了,我就是看准你的人品,你的魄力,将来一定有前途。而我呢,就缺这个,只有跟着你,才会有作为。这一点,我爸看得很清楚。这次下乡当知青,我妈就不想我去,可是我爸就想我去锻炼,他说要跟着你,锻炼自己的魄力和毅力,这样将来才有出息,不要当温室的花朵。”
“你看看,当教师的文化人想法就不一样。你看那小庆,父母是镇里的小商人,就想把儿子留在身边,当温室花朵。这次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小庆留城了。我看,一个人不到社会上闯一下,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险,这个人就会弱不禁风,一遇风浪,就会垮了。所以,建国,我们不要怕苦,不要怕难,遇到什么环境都不要畏缩。”方南这一番话,说得建国连连点头。
这时,听见祠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