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大秦盛世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尘埃落定造纸前夕(第1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战国时期的钱币购买力:
    战国时各国的粮价基本上都稳定于30钱一石,而一石120斤折合现在约三十千克。也就是1千克米价格为1战国钱,21世纪的米大概4、5块钱1千克(两斤),这样大概就能看得出战国时1钱的购买力。而食盐的价格官方定价为粮价的5倍-10倍,但实际是否按照此标准便不得而知了。------------《算数书》《管子*轻重篇》
    -------------------------------------
    趁着小绿奴安排事务的时间,赵诗雨大概地梳理了一下之前混乱的思维。
    劝服自己父亲这件事虽说很重要,但现在急不来,只要现在自己不随意透漏出嬴政的身份便无大碍。
    嬴政的身份早晚都会暴露在赵岳面前,先不谈眼下其母子俩被人追杀、亡命躲藏的事有没有传到赵岳耳中,单从历史进程来看,嬴政大概在其父秦异人继位之后才回到的秦国,差不多在五年后。
    这就等于说赵诗雨只要在这五年之内说服赵岳就好。
    五年时间啊~赵某人觉得就算是个猪也能说得通了,更何况是自己的父亲!这件事应该也会水到渠成,毕竟老话说得好:船到桥头自然直嘛~!
    思来想去,取舍完后,赵诗雨才发现目前最适合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地积累资本,也就是俗称的赚钱~~
    这倒是与赵诗雨的意向不谋而合,毕竟金钱是一切物质的基础,而物质则是生活的全部。
    先说眼下,赵诗雨想要在七国的境内铺一张紧密的情报网,用来刺探所需的信息以及作为日后布局之用,赵诗雨是计划未来十年内完成这件事,这其中的花销可不在小数。
    抛过这些,秦国统一后,光民生这部分的花销更是无底洞,就此看未来十年之内我们的赵大小姐都得为“金钱”而殚精竭虑。
    而刚才福至心灵的造纸术便是为此刻应运而生。
    公元前的战国时代,能够书写的载体只有竹简木牍和绢帛纸。
    先说名贵的绢帛,战国时期也有造纸,但这里的纸是指的羊皮纸、绢帛纸,做工繁杂且产量稀少,就算是有那也是跟绢帛差不多的价钱,就算是君王也不能随意浪费。
    而竹简的价格便低很多,当然这也是跟绢帛相比,竹简的制作材料虽然简便,但其不论是书写还是编纂更改都颇费时间,而且其书写效果极差。
    一般能用到竹简保存的书籍都是先用刻刀在竹简上刻出字样,再用墨笔复写,其效率可想而知。
    赵岳的商会里面也有做绢帛买卖的,但因为过高的单价以及稀少的成交量,使得这一生意一直都是赔钱的买卖。
    之所以还未放弃这行生意就是因为绢帛的名贵,使它可以用作打通关系、登门拜访的绝佳礼物,尤其读书的士子。君不见连孔圣人都言“贫不及素”?!
    而在改进了造纸术的东汉时期,即便是已经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价格不再高昂。
    但直到东晋之后,也就是公元后四世纪才盛行纸张。这便是因为在士族力量更加庞大的汉代及三国时期,纸张的发行受到了全天下士族的抨击,毕竟士族尝到了掌控文化、掌控士子的甜头,若使用了廉价而又方便书写的纸作为记录载体,那书籍的稀缺以及名贵又何来体现?
    现在如果能使用造价低廉的草纸来代替绢帛,那之中的利润就可想而知了。
    打个比方,绢帛的原材料造价八百钱,制作成本一百钱,售卖价格定位一千钱,之中就只有百钱的利润空间,这些还是未算上运营的成本。
    而若用草纸来代替,就算全算上原料人工以及各种成本,花费最多不超过五十钱(原料太寻常,相当于废物利用)。
    若以八百钱的价格售卖,这其中便是十五倍的利润,孰轻孰重一目便可了然。
    而之所以把草纸的价格定得很高,便是因为赵诗雨要垄断战国的绢帛市场,全部使用造价低廉但价格又比绢帛稍低的草纸来代替,草纸的书写效率无疑是比绢帛要好!
    虽说草纸比较脆弱,但同理,你买了个价值百万的古董花瓶,你会用它来装水插花么?
    至于为什么不来个薄利多销,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告诉我,你一个小小的商人,就算跟王族的血亲沾边,但是有个这么牛掰的发明还不尽快充公?!你想造反么???
    即便是退一万步讲,赵岳真的本事滔天能护住自己“呕心沥血”想(抄)来的发明,那这件事还不得闹翻天啊!!
    恐怕从此以后我们赵大小姐就在这战国出名了!虽然赵诗雨挺喜欢出名的感觉……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bsskz.com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