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东赞抛下了大半随从,总算从这件事中抽身而出,并牺牲了他们在大唐境内至关重要的盟友。尽管他的内心五味杂陈,但在当前这种局面下,能全身而退已是不易,想要保全更多人,实属痴心妄想。
原本,何乐为打算将禄东赞扣留下来,然而经过一番权衡,考虑到他在吐蕃国内的地位举足轻重,如同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二人的合体,一旦强行扣押此人,两国间的战事定然无可避免。吐蕃就算不愿与大唐交锋,可若其丞相丧命于大唐领土之上,那战事还会遥远吗?
\"我何家是否有相关族人的指示?\"
说话者为何世民,然而禄东赞离去之际,九成以上的朝臣亦随之退下,各自返回岗位,商讨涉及整个中土大唐的要务,仅需少数关键之人留守即可。
吕秀刚身为皇城司指挥使之职,已从何乐为手中接过全部文书与证物,此事此刻便由他向陛下禀明详情。
“微臣启奏万岁,臣等已对相关人员进行突袭审讯,所获情报经验证,多数属实,少数则需与博陵崔氏族人当面对质以辨真伪。”
吕秀刚面露无奈之色言道,若涉及其他寻常家族,皇城司早已将其团团围住,并上门擒拿。然涉及博陵崔氏,则须先取得陛下令旨方可行动,否则恐引发前所未有的朝纲动荡,乃至超越昔年玄武门之变的动乱。
听闻属下这般汇报,何世民心中已然明了,对于博陵崔家暗通吐蕃之事,我大唐并未错怪于他们。
“父皇,儿臣以为此事根源在于此人。倘若昨夜未曾发生如此轩然大波,朝廷也不至于陷入今日之困局。若我等贸然出手,一旦败北,则大唐根基动摇,更可能招致各大世家群起效仿。但如若按兵不动,朝廷尊严又何存?故此,儿臣以为应对其施以惩罚,正是他将大唐推至如此险峻之地,应当剥夺其太孙之位。”
何泰沉默片刻后,今日再度开口,先前他一直保持缄默,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认为此刻正是良机,若是能扳倒何乐为,或许自己尚有机缘登上帝位。然而,若何乐为始终稳居太子之位,他的未来必将黯淡无光。
“二兄所言甚是,何乐为对局势之掌控实在不堪,若将我大唐江山交付如此之人,怕是不久便会导致祖宗基业毁于一旦,届时父皇与先皇的丰功伟绩也将付诸东流。”
“儿臣附议。”
“臣弟附议……”
“孙儿附议……”
让何世民惊愕的是,原本是要讨论如何妥善处理与博陵崔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既要惩治对方,又要确保大唐政局稳定,却未曾料到这些臣子们忽然跳出,竟提议废黜何乐为之太孙之位。尔等心中尚有大唐乎?
先前何泰站出之时,何乐为便已看出诸多人跃跃欲试,有些人他甚至都不清楚他们究竟身居何职,而如今这些人纷纷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上。对此,何乐为并不意外,自从他被册封为太孙以来,这些人生活的日子必然难熬,毕竟他们昔日与何承乾相抗衡,除去吴王何恪外,几乎所有的皇子皇孙皆已站在了何乐为的对立面。
这些修真者之所以聚集于何乐为的修炼密室内,一方面是受到何泰兄弟的误导,另一方面他们自身也能察觉,一旦何乐为晋升为宗门之主,必然不会保全他们在宗内的权益与修行资源。因为何乐为行事脚踏实地,将来若宗门弟子数量增长,必定会对他们的修炼资源进行重新分配,甚至可能会让他们离开修炼圣地,流落到贫瘠之地去修炼,故此他们绝对不允许何乐为坐上宗主之位。
见如此多的修真同族反对何乐为,长孙无忌非但未显忧虑,反而眉头舒展,此刻他已站在何乐为一边,原本他还思虑着如何为何乐为辩解,却未曾想何泰这位愚直的远房堂弟再次无意间助了何乐为一臂之力,使得何乐为彻底与宗内诸多长辈对立,而其父,那位深知选拔英才、打压顽固的宗门先祖,自然会支持何乐为。
长孙无忌能在贞观年间位列首席辅佐,自有其道理。他对宗门先祖何世民的性格可谓了如指掌,此刻看到众多宗亲反对何乐为,何世民心中涌起一股保护幼崽的本能冲动。回想起何乐为自踏入修炼界以来,所作所为皆是对宗门有益之事,而你们这些人,却日复一日地依仗祖先遗泽,守着本不属于你们的修炼成果。
“够了……”
又有几位皇子皇孙欲上前说话,然而在听到何世民这两个字后,他们硬是止住脚步,似乎与何泰先前描绘的情形并不相符。
按何泰之前的设想,只要这些皇族子弟一致反对何乐为,那么他在宗主面前的地位必将动摇,即便今日无法将其废黜,也能给何乐为制造重大困扰,算是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但现在看来,皇上的神情似乎暗示他们才是犯了错误的一方。
“此事暂且搁置。”
二十多位皇族修士纷纷下跪领旨,皇上仅以四个字回应他们。
若只是自家的儿子和孙子闹矛盾,或许何世民会更为严厉,可如今涉及的还有他的兄弟以及宗族分支,所以他也不能做得过于决绝。
“青雀,如今你已成为宗门的中流砥柱,那你告诉朕,面对博陵崔氏这一修真世家,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处理,已有确凿证据,是否应当拘捕相关人员呢?”
皇上话题一转,从宝座上走下,来到何泰身边,原本对何泰的宠爱有多深重,此时对他的嫌恶就有多强烈。身为皇族成员,在宗门危机四伏之际,他竟还一门心思地勾心斗角,这样的宝座,又怎能让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