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雾人生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日,清晨六时,日本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身着一尘不染的大将制服,登上一架“三菱i型”轰炸机,由六架轰炸机护航前往所罗门群岛进行视察。山本的行动被严格保密,只提前通知了前方驻地的日军司令官。

    七时三十分,日本机群经过一座名叫布因莱的热带海岛上空时,突然有十七架美国海军战斗机从云端里钻出来,直扑山本总司令的座机。

    原来美国人已经破译了密码,并且在此恭候了多时了。

    尽管红着眼睛的日本战斗机飞行员个个奋不顾身,英勇地扑向美国飞机,试图保卫自己的总司令,然而总司令毕竟寿数已尽。没有人能够挽救他的性命。三分钟后,两架日本“零式”战斗机被击落,又过了两分钟,几架美国战斗机同时追上山本的座机,于是这架笨重的日本轰炸机被打得冒起大火,拖着长长的浓烟栽进森林里坠毁了。

    两天后,一小队日本海军陆战队员在丛林中找到坠毁的三菱轰炸机。山本大将依然被皮带牢牢缚在座椅上,身上爬满蛆虫和蚂蚁。总司令手中紧紧抓住两件遗物:一件是日本天皇御赐的佩剑,另一件是明治天皇的诗集。

    士兵在总司令太阳穴上发现两个手枪的弹孔。

    山本的死讯被东京隐瞒了一个多月。五月底,山本的骨灰从海上运回东京,天皇亲自到军舰迎接。日本举国悲痛,全国下半旗志哀。

    海上的失败促使日本人重新认识大陆战场的重要性。日本东京大本营经过再三权衡后,决定采取收缩兵力,固守本土,依托支那(中国)的方针,在海上对美军取守势,在大陆则对中国取攻势。

    同年秋,侵华日军开始发动著名的常德战役,试图一举占领华中华南,打通京广线。年底,又增兵三十余万,北逼陕西潼关,兵临黄河陵渡,南下广西金城江,东进宜昌沙市,对重庆政府形成三面夹击的战略态势。

    中国形势骤然严峻起来。

    根据情报,东京大本营已经将未来战役命名为“一号作战”旨在摧毁中国民众的抗战意志和迫降国民党政府。重庆一片惊慌。国民党人何去何从将对亚洲局势和整个太平洋战争产生重要的影响。

    为了坚定中国人的抗战决心,并协调亚洲盟军的战略行动,同盟国四巨头举行具有历史意义的会晤。地点在开罗。

    马达怒吼,机群咆哮。两架银白色的客机在一大群美国战斗机护送下离开重庆,乘着夜色飞向遥远的西方。

    长夜漫漫,委员长被飞机马达声搅扰着面对舷窗外漆黑一团的夜空,耿耿难眠。如果说这次盟国首脑会晤对委员长个人来说意味着一次登上世界舞台的大好机会的话,那么对于近百年内忧外患的中国命运来说,同样意味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机。

    它表明中国正在重新取得参与世界事物的大国地位。

    此刻,飞机载着历史向太空升腾,委员长好像一个初登舞台的新手,为这个重大时刻的到来感到一种陌生的兴奋和惶恐。

    宋美龄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走过来。

    “大令,趁热喝吧,你该休息一会儿。”

    “不,我不困。你也坐下来吧。”先生温存地望着他的年轻夫人,和颜悦色地说。

    “大令,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那个罗斯福什么模样?他好对付吗?”先生好奇地问。

    “噢,让我想想坐在轮椅上,蓝眼珠,很有精神,说话滔滔不绝。自信。有教养。像个英国绅士。可是你要以为他好对付就大错特错了。”夫人坐在先生身边,边服侍他喝牛奶边警告说。

    “他们喜欢这样全世界飞来飞去吗?”

    “我想是的。你不认为这样可以使他们感到自己在主宰世界吗?”夫人反问。

    先生似有触动。

    “我来告诉你,大令,这是我头次坐这么远的飞机。”先生认真地说。委员长最远到过日本和印度,可是宋美龄年轻时就已经游遍欧美。

    夫人当然明白先生的意思。先生在他高贵的夫人面前始终有种无法言喻的自卑感。他出身平民,从小对上层社会怀着深刻的敬畏和仇恨,这便是促使少年蒋介石走上个人奋斗道路和追逐权利的主要动机。现在他虽然如愿以偿,君临万方,但是先天带来的差距并未消除,这就是为什么先生时常在他的贵族夫人面前感到抬不起头来的隐秘原因。地位可以获得,出身却无法改变。只有在权杖面前,先生才能重新获得自信,恢复心理平衡。

    “大令,将来不打仗了,我们有的是机会到全世界访问。”夫人宽容地说。

    “我很想到美国看看,”先生发出一声感叹:“我想象不出来,美国为什么会那么强大?”

    夫人忽然感动了,她觉得丈夫始终没能走出落后封闭的中国是一种不公平。

    “大令,将来我一定陪你到美国、英国、法国,还有欧洲好多地方去走走。那时候你是中国的大总统,我是总统夫人。我们不必租用别人的飞机,我们有自己的专机,最先进的,飞过太平洋不用加油。“夫人陶醉在自己的蓝图中。

    “好,好,大令。“先生立刻信心百倍地许诺:”等打完日本人,我要送你一架最好的飞机,就叫‘美龄’号。我陪你到美国去访问。”

    先生的诺言后来只兑现了一半。他果真送了一架美国飞机给夫人,取名“美龄号”但是他没有想到,开罗之行竟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飞出亚洲,此后他再也没有走出过国门。

    飞机遇上高空气流,出现颠簸。

    “大令,你看这次会晤咱们能得到什么实际好处吗?”飞机恢复平稳后,夫人望着先生问。

    “当然会有好处,大令。”先生一回到现实中,立刻又变成那个严厉而信心十足的委员长。

    “首先我得对那些洋人讲,我的国家很危险,如果重庆被日本人占领的话,将来他们得付出多十倍的代价才能在亚洲大陆站稳脚。

    “其次,他们必须加倍援助我,我需要飞机,需要贷款和武器。如果他们一味逼我和日本人打仗,我就单方面和日本人讲和。我想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对,这是同他们讨价还价的好机会。”夫人赞同道。

    “洋人也没什么了不起,他们不也是被日本人打的狼狈不堪吗?”委员长鄙视地朝看不见的洋人挥挥手,仿佛真有一个洋人在毕恭毕敬地听候训斥。

    “我们在进行一场赌博,赢家总归要从输家那里得到好处,可是究竟得多少就看各人的本事了。中国已经下了十年的赌注,难道那些洋人不该多给些补偿吗?”

    “可是,大令,”夫人担心地说“战争还没有结束呀?”

    委员长狡黠地笑笑,眼睛里放出光来。

    “大局已定嘛,对不对,今年九月意大利投降,欧战盟军节节胜利,等德国人一投降,日本还能支撑几年呢?嗯,我看最多两三年。我的条件现在不提,将来打完仗,那些洋鬼子可就不买你的账。搞政治就得把握时机,中国有句成语叫什么?‘待价而沽’,就是这个意思。”

    “大令,上帝会保佑你的。”夫人款款地站起来,热烈地吻了先生的额头。“睡一会儿吧,路途还长着哩。”

    开罗会议进行了四天。

    委员长基本上如愿以偿。虽然他的中国式的政治头脑给罗斯福总统留下了恶劣的印象,但是他还是得到了十亿美元贷款和增加“驼峰”航线运输量的保证。在著名的美中英三国开罗宣言中,美国宣部放弃在中国的一切治外法权,战后由三国联合管制日本,归还日本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并剥夺日本的工业企业以赔偿中国的战争损失。

    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国。

    委员长为此作出的承诺是保证坚持抗战和收复缅甸。

    开罗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统一意志协调行动的许多次首脑会议中唯一有中国人出席的一次。这次会议获得成功,但并不圆满,唯一的不圆满来自四强之一的苏联人。许多史料记载:那位身着元帅服的俄罗斯统治者怀着对亚洲独裁者的深刻鄙视,坚持不肯同委员长一起开会。

    美英首脑只得委曲求全,将原定的四巨头会晤分成两处:先在埃及的开罗讨论对日作战(美英中会晤),然后在伊朗的德黑兰讨论对德作战(美英苏会晤)。

    历史上就有了著名的开罗和德黑兰两次会议。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开罗会议一结束,中国委员长就取道中东返国,罗斯福和丘吉尔则冒着风沙和敌机截击的危险飞往一千英里外的伊朗首都,去会晤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巨头斯大林同志。

    4

    开罗宣言于十二月一日在美英中三国首都同时发表,立即在世界各国尤其在亚洲引起强烈反响。宣言不仅宣告了同盟国的胜利不可阻挡,而且它使中国人首次得以跻身于近代世界大国的行列,同英美列强平起平坐,全世界都听到中国发出的陌生而胆怯的声音。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事件,它表明中国人一百年来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政治理想正在缓慢变成现实。尽管这个目标仍然十分遥远,但它还是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使他们确切地看到自己正在强大起来并将重新主宰自己的命运。

    是月,委员长发表告国人书称:“抗战胜利在望,中国国誉日隆,打败日寇我须担负主要重任。战后中国将管制日本,美英苏中四强鼎力时代已经到来”云云。(中国国民党大事记)

    开罗宣言和告国人书对于饱经忧患的大后方民众尤其是流亡的知识分子来说不啻于一针强心剂。

    四川三台。

    从沈阳流亡该县的国立东北大学校园,开罗会议的消息一经传来,立即激起异乎寻常的强烈反响。师生激动万分,奔走相告,集会庆祝,然后上街游行。人们从开罗宣言里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东北大学流亡历史始自“九一八事变”凡十余载,受害最烈,对日本人仇恨亦最深。委员长告国人书发表,历史系三位男生辗转反侧,毅然决定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历史系男生的行动好像一枚炸弹炸开了封闭的校园,人们压抑已久的爱国激情好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校园内天天集会,辩论,演讲,讨论,表态,经过十多天的酝酿议论,全校师生一致通过了东大师生从军宣言,决定集体从军,以实际行动响应领袖号召,打败日寇,光复中华。

    这在后方抗战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东大师生的代表专程到重庆向国民政府递交决心书,蒋委员长亲自接见师生代表,勉励有加。他当场宣布:所有从军都将被送往印度,接受美国现代化装备,同日本人作战。

    这则新闻见诸报端后无疑等于在后方学生中爆炸了一颗重磅炸弹。短短几天内,学生从军的热潮便如钱塘大潮便在大后方涌现出来。所有后方城市的学校都沸腾起来,人们被英雄主义的激情和气氛所包围,所感动,所鼓舞,胜利前景和到印度去的浪漫想象又为实现这种爱国主义增添了催化剂,因此青年知识分子们再也不满足于清谈爱国,他们把理想变成现实,把激情化为行动,从而掀起了那个时代最壮丽也最昙花一现的知识青年救亡运动的高xdx潮。

    我的十七岁的父亲便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氛围裹挟下,怀着对印度和现代化武器的美妙憧憬作出去当兵的惊人决定的。

    抗战期间,我祖父经营的裕华纱厂因为日本侵略几经搬迁,又遭飞机轰炸,元气大伤,因此老太爷同日本人简直简直不共戴天,其仇恨之深,甚于一般中国人。资本家对儿子寄予厚望,指望他们学而优则仕,将来子承父业振兴裕华。

    无奈总有儿子不肯成器,将老太爷的良苦用心置于脑后。十二月末的一天,我父亲瞒着家里,同一群热血沸腾的同学一道赶到征兵站,兴高采烈地报了名。

    父亲从军的消息在家里引起轩然大波。大发雷霆的老太爷险些被送进医院。老太爷喘过气来就拒绝再见我父亲,他拄着拐杖进了厂,然后整整一星期不肯回家。其实我祖父反对儿子当兵并不等于不爱国。老太爷有过许多支持抗战的义举,比如出资捐款,认购国债,购买飞机枪炮,等等。问题出在“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的政策宣传,资本家不能又出钱又出人,何况枪炮打坏了可以再换,儿子打死了就没人继承家业。

    我不愿意在这里喋喋不休地挑剔我的祖辈。我认为我的祖父是一位高尚的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资本家,他一生抵制日货,从不沽名钓誉,视官位如粪土。在他家里,任何人不许奢侈浪费,不许当官,不许加入党派,不许使用东洋制品。他一生不同日本人做生意,把对日本人的深仇大恨一直保持到战后许多年,直至临终。

    我的祖母是一个美丽善良性格懦弱的南方女人,出身贫寒,早先是厂里的一名女工,因为心灵手巧容貌出众,人称“赛裕华”我祖父是在五十岁的时候看上她并娶她做了第三房太太的。当时不满二十岁的我祖母便接二连三地为丈夫生下了三个强壮的儿子。听到我父亲去当兵的消息,祖母一夜间就肿了双眼。第二天,老人家走下楼来,吩咐替儿子送行。于是我那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父亲便扑通一声跪在祖母膝下,哭得慷慨激昂。

    公元一九四四年元旦过后第二天,我父亲和同班十六名热血青年一道,乘一条颠颠簸簸的小舢板渡过激流汹涌的扬子江,踏上江北嘴学生接兵站的石阶,走进灰雾蒙蒙的军营大门,从此开始了足以影响他今后一生包括他的子女的硝烟弥漫的战争生活。

    就在我父亲毅然决然地跨出博爱中学大门悲壮地走向印度战场的时候,他未来的妻子即我的母亲却在千里之外的另一座城市里同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进行心血来潮的斗争。学生大从军的浪潮不仅冲击男生同样也激动女生的心房,男生要抗日,女生同样要抗日,而且要上印度抗日。花木兰的古老故事一直是战争年代少女心目中一种神秘的浪漫楷模。于是我的母亲与她著名的姑姑石静宜一道偷偷溜出家门,好像两只美丽的小鸟要到战争的大风大浪中去沐浴翅膀。

    但是战争之神是男人。战争让女人走开。仅仅一天,小鸟就疲倦了,羽毛被偏见和歧视的暴风雨淋得透湿。抗争是徒劳的,人们把她们的抗议看作另外一种动人的歌唱,于是她们不得不逃回家庭和学校的牢笼,继续重复过去的枯燥生活和浪漫梦想。命运使她们没做成花木兰式的巾帼英雄,却使我的有魅力的姑婆在两年后嫁给了那位姓蒋的白马王子。而整整过了七年,我的母亲才在上帝安排的地方与我父亲相遇并完成了他们爱情的最高升华,共同哺育了一窝属于他们未来的四只呆头呆脑的小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