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刀片和发电机。
他点头,“可以是可以。但是要用铁来做,肯定要不少钱。”
张秀花眼睛一亮,“真的?大概要多少钱?”
张三喜不是会计,他只能粗略估计,“怎么也得要四五百吧。一台手扶拖拉机都得3200。”
张秀花挠头,她倒是可以出这笔钱,可是她怎么才能把钱光明正大拿出来?
她让张三喜先帮她回厂里问问。
张三喜满口答应,约定他爸头七的时候,他会回来,到时候给她消息。
张三喜还得登账,谈完这事就先走了。
其他村里人听到两人交谈,忙拉着张秀花问,“你买那个红薯粉碎机干什么?”
“每次做红薯粉,我只能用手擦,效率太慢了,一天下来,我都弄不了一斤粉。我想着有个机子,以后我就可以在村里开个粉丝加工作坊。咱们村的人以后都能吃上红薯粉。”
之前村里人吃过她做的红薯粉,味道确实不错,当时都想多买点,可是她做不出来,量不够,只能婉拒大家好意。
现在得知她打算弄个机子扩大生产,眼睛立时亮了,“好啊。到时候我第一个去你家换红薯粉。”
有那心眼小的人就开始嫉妒了,“四五百的机子,你也舍得买?”
张秀花知道她在说什么,不由叹气,“就是愁啊。太贵了,我想着跟人合伙。婶子,要不要加一份?”
听到合作,那婶子立刻敬谢不敏。
“我们可出不起那么多钱!”
私人作坊不能超过五个人,要不然就是资本主义。
大队会计刚好过来,有婶子就道,“不如让村里出这笔钱,以后挣的钱都是队里的。”
大队会计听到他们交谈内容,立刻替她算了一笔,“十斤红薯的费用是两斤红薯。就算你一天弄一千斤红薯,也就是两百斤红薯。我们队里的红薯一斤两分钱。两百斤就是四块。你得没日没夜做一百多天才能把机子钱挣回来。我这都没算人工打水和电费。”
要知道这时候可没有抽水机,都是洋井,自己打!电费肯定也得交。
大队会计摆摆手,“这个不行。队里的钱都是社员的辛苦钱。不能浪费。”
大队会计算的账没有一丁点问题。但是他只计算给村里做红薯。没算过她可以偷偷卖到黑市。
公销社红薯粉丝每斤两毛。黑市翻一倍至两倍。她不要粮票,一斤红薯粉至少可以赚八分钱。每天两百斤红薯就是25斤,就是两块钱。李家屯十个工分才五毛多,她是他们的四倍。这完全有利可图。
不过一个人搞肯定不行。张秀花一个人不成事,她得找人合伙。
于是她把主意打到两位知青头上。她们都是干不惯农活的知识分子。如果可以做红薯,挣得钱还更多,当然更愿意做这个。
只是她和她们合伙,肯定要偷偷卖到黑市,这两人会不会接受不了?
她得先考验她们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