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45、145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苏绾抬眸看了眼赵珩, 摇摇头,拆开宋临川的来信。

    北境一别,宋临川说要来信自己并未放在心上。回到汴京又遇到纪元朗搞事,秦王旧部设局, 她早忘了这回事。

    去南境回来第二天就是除夕,秋雨好像提过信的事,又好像没提。

    她忙忙乎乎都记不清了。

    苏绾看完一封, 随手将信纸递给赵珩, 从抽屉里拿了张铺开, 提笔写记录。

    这封信的内容,是宋临川跟她请教如何抓到皇叔的把柄,再不济,把太后的势力打掉也可以。

    “说了什么?”赵珩接过她递来的书信, 低头往下看。

    宋临川送来这么多书信, 应该是想跟她讨教, 如何平定东蜀内乱。

    东蜀的探子自上个月起,便没法将消息传出来。最后一次来消息说, 宋临川在布局针对他皇叔, 有可能会发生内乱。

    他这边收不到探子的消息,不知如今的情况如何。

    从东蜀送信过来, 寻常书信大概二十天可到汴京。探子飞鸽传书, 三四日便到。

    按时间算,此时的东蜀应该已经陷入内乱。

    “宋临川遇到的问题和你差不多。”苏绾扬了扬眉,拆开第二封, 继续往下看。

    宋临川遇到的问题,不比当初赵珩未登基前遇到的简单,还没处理好。

    太后的势力比他想象的要庞大。他找到了个不是特别完美的办法,一边去讨好太后,一边放对皇叔不利的消息,让太后忙于灭火。

    效果与预期相符,太后的势力逐渐暴露,但新的问题出现,皇叔的布置比之前又加快了许多。

    苏绾把剩下的信全部看完,重重往后一靠,捏紧了信纸不出声。

    东蜀内乱了。

    在原著中,赵珩登基后曾亲自领兵出征讨伐东蜀,还将宋临川杀死在龙椅上。

    她不记得当时东蜀是因为内乱,还是别的原因,才让赵珩有足够的底气出兵。只记得宋临川的父亲暴毙,他匆忙登基。

    这场战役过后不久,萧云敬和柳云珊大婚,全文大结局。

    苏绾缓缓抬起头,目光复杂得看着赵珩。

    她不希望这场战争发生,然而心里清楚的知道,自己阻止不了。

    宋临川在最后一封信上说,他登基后皇叔起兵反他,东蜀陷入内乱,他可能没法再来汴京看她。

    这个世界所发生的很多事,因为赵珩和她而改变,注定要发生的事依然避不开。

    即便她不把最后一封信给赵珩,他安插在东蜀的探子,也会将消息传到汴京。

    沉默良久,苏绾最终还是把最后一封信递给赵珩,无精打采地说:“东蜀乱了。”

    赵珩拿走那封信,目光复杂。

    她犹豫这么长时间,他不用看信的内容,也知道东蜀发生了什么。

    粗粗看了一遍,赵珩抬起头,笼在灯下的墨色瞳仁遍布杀意,“我即刻通知表兄集结二十万赤虎军,从北鹿攻入直取东蜀国都,为舅舅报仇。”

    舅舅因父皇昏庸而死,但东蜀也难逃其罪。

    “我不赞成你出兵。”苏绾扯了扯嘴角,从灯罩里透出来的光照亮她的面庞,乌黑干净的眼眸深处有微弱的光芒在跳动,嗓音也低了下去,“北梁如今没有灭掉东蜀的实力。”

    赵珩避开她的目光,墨色的瞳仁慢慢覆满了冷意,脸颊也如结了霜一般,哑声开口:“错过这次机会,我便很难再动东蜀。舅舅身首异处,无数将士拼了命,也只抢回尸身。”

    那一仗北梁大败,舅舅为了掩护其他人逃走而被擒,头颅被东蜀大军挂在城门上风吹日晒。

    北境驻军损失了五千先锋营的兵力,也只抢了身子回来。

    这么多年来,他忘不了舅舅死不瞑目的模样,忘不掉那些将士的哭声。

    这个仇,他一定要报。

    他以为,她会支持自己这个决定。

    “可你得冷静想想,此举会让北梁付出怎样的代价。”苏绾取了一支笔,理智给他算账,“军饷粮草这些你都要准备,这一仗半个月打不完,他们必然合力御外。届时便会不停拉锯,互相耗着。”

    在原著中,这场仗打了将近半年,北梁最后打赢了东蜀却也伤亡惨重,民不聊生,汴京遍地是乞丐。

    她了解赵珩,他素来不是冲动的人,舅舅在他心中的分量,无人能比。

    也理解他此时的心情。

    慈父一般的舅舅,身首异处被人鞭尸。

    他的愤怒他的自责和满腔恨意,是多年来支撑他的唯一力量,他若是无动于衷才可怕。

    对刻骨仇恨都漠视的人,也不会真心在乎黎民百姓。

    她也清楚的知道,趁人病要人命,这样的机会确实难得。

    知道这一战,不会因为自己阻止而改变。

    然而北梁的实力,并不允许他此时出兵趁火打劫。

    靖安的灾情尚未缓解,南诏因为蝗灾闹得散兵四处作乱。北梁一动,只会让三个国家都陷入无休止的动乱。

    半年都不一定能够彻底平息。

    就目前来说,北梁的朝局最稳定。

    只要北梁不动,东蜀内部的纷争迟早自己消化,南诏缺粮的情况也会得到缓解。

    而北梁则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抓民生和基建,增强国力将东蜀和南诏甩到身后。

    “我很冷静,舅舅和镇守北境数万将士,不能白死。”赵珩低下头,极力克制发火的冲动,不让自己失态。

    她说的都是事实。

    越是这样他才越难受。

    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报仇之日遥遥无期。

    “他们没有白白牺牲,北境以外数十年的安定,是他们用鲜血和性命换来的。”苏绾倾身过去,抬手轻拍他的肩膀,“他们都是英雄,应该铭记。”

    赵珩不说话,身上的冷意散发出来,搭在桌上的手缓缓攥紧拳头,手背的骨节一点点白成一线。

    他想复仇而不是铭记。

    苏绾感觉到他的紧绷和隐忍,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沉默下去。

    她不喜欢战争,不喜欢自己得来不易的家,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

    在现世时,她没感受到过家的温暖,没有感受过被家人记挂的幸福。

    可是在这个这个世界她都拥有了,她再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再也不用听爸妈互相指责,成为他们的发泄对象。

    这里有懂事听话的弟弟,有开明和蔼的奶奶,有愿意包容自己的爱人,有忠心耿耿的合作伙伴。

    她没有远大的志向,便是在现世,也不过是希望自己参与建设的每一座桥,能够稳固运行。希望修出来的每一条路,能把所有人带去更好的远方。

    她想要自己的小家更好,想要这个国家更好,并且为之而努力,逐步去实现每一个规划。

    眼下,她前期的努力可能都要付诸东流。

    好不容易拥有的一切,怕是也要失去,她必须阻止他。

    “这次我不能听你的话。”赵珩双手撑着书桌站起来,双目赤红,“无论你怎样劝我,我都不会改变心意。”

    苏绾怔了下,仰起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张俊逸绝伦的脸,艰涩开口,“你若一意孤行,日后便无需再踏入苏宅半步。我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战争,当初去找铁匠打造武器是为了自保,不是为了侵略。”

    知道他的身份后,她便取消了这个计划。

    历史上因政见不同而反目的夫妻不在少数,她想和他继续走下去,最稳妥的做法便是不入朝堂,不参与任何博弈。

    不私自屯兵。

    书房安静下去,烛火摇曳照亮两人的脸庞,气氛胶着。

    苏绾保持着仰头的动作,整颗心一点点往下沉,觉得自己可笑至极。

    在这件事上用分手威胁他很幼稚,很异想天开,甚至有点圣母。

    她不是一国之君,现在也不是在梦境里,那些国恨家仇她没有经历过,体会不到那种深埋在骨子里的复仇欲。

    北梁被东蜀侵扰多年,自己送上门的机会白白放过,便是赵珩不出兵,驻守北境的将士也不会同意。

    她在为难赵珩。

    赵珩目光深深,明知道她是为了自己好,为了整个北梁的百姓,分析也全都在理,心中还是冷静不下来。

    多少次午夜梦回,他都能清晰看到舅舅的头颅,挂在东蜀城池的城门之上。梦到舅舅上阵之前说,北境这条线要守到他成为储君登基之时。

    舅舅没有等到他登基,上阵后再也没能归来。

    甚至连全尸都没有。

    赵珩用力闭了闭眼,将苏绾的模样深深刻入眼底,一言不发地开门出去。

    他需要一个人静一静,再跟她争执下去,他怕自己会说出难听的话伤了她。

    房门打开复又关上,冷风灌进来,吹翻了桌上的信纸。

    苏绾坐回去,思绪纷杂。

    她还是太过理想化,这个世界不是科技和经济发达的现世,战争在所难免。若再来一次,她还是会劝阻赵珩,放弃出兵的计划。

    设身处地的想,自己若是赵珩,遇到这样的机会怕是也会被仇恨支配理智,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让他一个人冷静下也好。

    就怕萧云敬冷静不了。

    苏绾心里有点难受,自己太想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