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章 “午”的含义(4K二合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翌日,多云,特纳艺术厅的又一开票日。

    曲目单和海报一夜间悄无声息地传遍各郡各城的大街小巷。

    漆黑如夜的死寂,几抹炽热的金黄,排版朴实无华,字体纯白而工整:《c小调第二交响曲》“复活”。

    一场商演性质的音乐会,接近顶级十大乐团上限的30镑尊客票定价,曲目却就这么孤零零的一首。

    也不分什么上下半场,而且曲目单背后或海报的下方,铺排的演职人员名单密密麻麻,其数目直接超过了200人。

    ——一切似乎都在告知听众,这部作品的篇幅与编制会有多庞大,其音响效果与叙事结构会具备何等恢弘的史诗气质,而演职人员名单中超过80人的合唱团与歌唱家,则在向所有人宣示着这部作品意欲攀登人类精神园地之顶的野心。

    卡洛恩·范·宁的《第二交响曲》首演。

    市场营销、广宣策略或新闻传媒规律在这起事件上是完全失效的。

    事实上特纳艺术厅除了放出曲目单和海报,用作基本的演出及购票信息外,没有任何额外的宣传动作。

    但世界范围内的脚步、目光与注意力,就如同一杯过饱和溶液中出现了一缕杂质核心,沉淀聚合的进展速度,如自然规则生效般势不可挡。

    同样是采用分流售票,以照顾异地观演听众的策略,第一天20%的可售票仓,没能消化完第一波排起的长队就匆匆售罄,至于新闻报道,哪家媒体若没在这件事情上用块版面,市民或许会对其题材性质产生怀疑。

    有了范宁曾经的演出,特别是《c小调合唱幻想曲》做“背书”,艺术界不觉得这场首演会失败,但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反响平平,这都是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壮举。

    与外界的人声鼎沸相对应的,是范宁眼前密不透风的首演排练及乐团事务。

    “‘正午之时’或许需要等到天气合适的晴日?”

    开票日中午接近一点,从排练厅暂返起居室,但没有任何收获的范宁,将两幅画从观景阳台提回起居室的衣帽间。

    因研究而短暂摘下的特质镜片又戴上。

    他盯着墙角的神色既有拿不准主意的怀疑,也有更深一层的急迫忧虑。

    方向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

    美术馆可能还有什么自己没发现的线索,也可能没有。

    离特巡厅成功收容“灾劫”残骸已快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处理起来必定繁冗而代价高昂,要真正利用起其神秘特性则代价更大,但时间毕竟有这么久了……

    或许他们下个月就会获得与“旧日”相关的启示,或许就在今天,抑或早已获得。

    不管早晚,所有线索都会重新审视,包括暗门,包括瓦修斯,包括封印室与手机,调查工作可能刚刚推倒重来,也可能已进入收尾定论阶段。

    这不禁让范宁对首演那天的现场情况有点担忧起来,演出本身是没什么问题,但以上其他?......

    「他们的风格是让你平日感觉不到其存在的那种,但一旦真正出手,事情进展往往极为迅速,且没有挽回的余地。」

    当初还是在指引学派签订入会协议的时候,杜邦就说过这么一句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话。

    “旧日交响乐团”的命名,是自己留的一手对抗启示的烟雾弹,那段时间的多方走访和文献检索也是,这对干扰调查、拖延时间肯定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自己在一直在此时间下搜集信息、筹备应对,包括尽可能快地发展艺术事业,彻底巩固在民众认知中的“锻狮”之“格”,也包括灵感强度在《第二交响曲》首演前夕逐渐接近了九阶极限,成为了指引学派中层骨干中目前最被看重的地方负责人。

    未来稍远的邃晓者、未来更远的“新月”——如今的拥护者或赏识者们对范宁最高的评价。

    但范宁很清楚,自己现今在艺术界和非凡组织中的身份,别说都去掉,只要任去其一,迎来的就不是特巡厅客客气气的“例行调查”了。

    《第二交响曲》首演?有污染怀疑就直接毙掉,这才是最符合他们风格的高效方法,哪还轮得到折衷地让自己“邀请”15位“朋友们”赏乐?

    他们行事方式是“霸道”还是“谨慎”,这全然看对方是谁,绝大多数被怀疑的人都是“先抓再查”,但有些身份特殊的人,他们不得不提防出现“乌龙事件”,或落得个“破坏艺术文化事业”的帽子。

    “可惜我终究还不是邃晓者,或者是不一定拥有直接力量、但含金量更高更稀缺的艺术大师‘新月’...”

    不过首演前夕如果再能挖掘出一些线索,会让自己应对起来更主动点。

    那也得看天气,加上运气。

    从起居室出来后,范宁再次匆匆折返工作岗位,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去。

    不过,这座钢铁城市的天气似乎不是很给面子,或许是因为工业污染,或许是受到这个季节东北部赫格敦海域的洋流和台风影响,接下来的日子要么是阴天或暴雨,要么短暂的晴天也晴得不是时候。

    直到首演日前一天的7月19日,上午才彻底放晴。

    11点50分,他从排练大厅回到起居室,打开观景阳台的斜式天窗,再次撑坐在的木地板上,打量起《山顶的暮色与墙》和《第聂伯河上的月夜》来。

    阳光洒在身上暖意融融。

    可也不知道具体要干什么,这一下思考直接就到了12点过2分。

    于是范宁意识到一个问题。

    正午之时是中午12点没错,但不管有没有阳光,这也只是一个瞬间的时刻。

    如果这是前置条件的话......特殊操作或解读提示,短需要三五秒,长则几分钟,而12点的时刻转瞬即逝,不管长短都来不及。

    那如果说是以12点为中心的一个时间段呢?也感觉不对,这样的话多长算有效?前1分钟?后5分钟?前后半小时?

    或许,“正午之时”只是一个指代?

    当等了两周的“机会”在一瞬间又白白过去后,范宁反而捕捉到了一丝这样的合理性。

    最近这段时间,虽然日夜在忙,但他也一直在思考该文本的解读方式。

    预言,即在未来某时或某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