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不怕,最好这些家伙都不能动,让我白领一个月工资也不错,一听说没粮食我就慌了,我最怕的就是挨饿,我在大学曾经有一次大脑短路搞丢了银行卡,整整一天没吃东西,那感觉可真是刻骨铭心,现在想想都不寒而栗。
啥也别说了,快出发!
三台【德什卡1】和一台【德什卡2】外加两辆坦克充当突击的主力出动,而我搭载的【德什卡2】则充当指挥机使用,一群人直接从山洞的另一侧移动到基地外围。
外面开始下雪了。
在卫星地图上调好运输机被击坠前发送的坐标,我一边让装甲比较结实的坦克在前面开路,一边让大家伙前进时不要散地太开,否则关键时刻有被分割切碎的危险。
从没有接触过正规训练的游击队机甲兵当然都是言听计从,没有一丝异议,完全把我当主心骨了,也不知道他们发现我一边指挥一边还在脑子里狼狈地回忆着《机甲兵操典》的教条时,会不会举枪造反。
【德什卡2】是在【德什卡1】基础上小幅度改良而成,主要是改进了装甲和手部关节,完全模拟人类的手部形状,使之初步具备了现代机甲的特征,但是整体灵活性还是差强人意,所以只能采用和【德什卡1】一样的基本武装:右臂用盾牌保护的23mm双管机关炮,左肩部57mm火箭发射巢还有位于左手部的两枚AT-4轻型反坦克导弹。
因为这些小修小补对于机体几乎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提升,所以【德什卡2】只是少量生产就宣告退役,和【德什卡1】一起大量兜售给急需机甲的国家,没想到也有不少落入了反抗军手中。
虽然性能参数糟糕地要命,但是却是我第一次搭乘正规军用机甲,也是我第一次指挥机甲作战。
雪越下越大。
我缩在狭小的躯干驾驶舱里,几乎把脸凑到了狭小的显示屏前,努力观察电视摄像机捕捉到的低清影像。虽然说全封闭三防座舱是【德什卡1】的一大进步,但是里面真的很不舒服,就算我这样身材一般的人坐进去,伸胳膊踢腿摆头也是磕磕碰碰,更不要说大只毛熊了,而且三块十八寸液晶显示屏的清晰度都偏低,看得很累。
一直移动了大概一个小时,我用死力气按下大概比汽车手刹沉重二十倍的操纵杆,让机体停下,其他人也赶紧收脚停下,因为动作太硬停得一片叮铃咣当作响。
远处是一座规模不小的荒废城镇,据说在开战的第一周原住民就跑了个精光,因为时间不长所以整个看上去还有那么一丝丝生机,只是长期无人清理的积雪掩埋了城镇的不少地区,让整体感觉小了不少。
“根据坐标,运输机应该掉在城镇里面吧。”
米克尔在无线电里说道。
我把电视摄像机的放大倍率调到最大,的确,镇中心的积雪呈现不自然的崩坍,隐隐约约有一只机翼像断刀一样从层层叠叠的房屋中横贯出来,但是由于摄像机清晰度问题,也看不出损毁情况,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殉爆。
“坦克退后,机甲兵上前。”
“我们不继续掩护吗?”
“如果打城市战的话你们灵活性太差,在后面提供掩护就好。”
“明白,嘿嘿,不愧是高材生……..”
“轰”
车长的玩笑还没有开完,我的屏幕上突然闪过一道火光,他的声音立刻就被一声巨大的爆炸音截断。
原本在我们前方的坦克像被打飞的桌球一样被猛地掀起来,拖着熊熊烈焰砸在积雪连续翻滚弹跳,最终被弹药的大殉爆彻底剥夺了活动能力。
“艹有敌人。”
“废话,散开突击,先接近城镇外围再说!”
有人大叫起来,我张嘴就骂过去了,其实我自己也有点紧张,吼一声顺带给自个儿壮壮胆。
大家这才从慌乱中稍稍缓过神来,纷纷操纵机体机动规避。坦克高高扬起44倍径120mm坦克炮,往镇子里连射两枚高爆弹,掩护机甲兵突击。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坦克兵,战场经验比我丰富不知道多少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怪异的状况是因为机甲本身的人形构造和人性化动作模式决定的,总是会让机甲兵无意中把自己代入到正在控制的机甲的角色里。
不能不说这是机甲设计上的一个固有缺陷。
“哒哒哒”
镇子里腾起两条烟柱,在远离炮弹炸点的位置,零零碎碎地射出几道装甲机枪的短点射试图狙击我们前进。
敌军长距离攻击很单调而且还是把我们放近了再打,也就是说敌军数量不是很多,最多应该也就是和我们相当水平而已。
虽然质量就不敢想象了,但是离物资那么近还是有赌一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