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友们长假快乐!
——————————————————————
京师,紫荆城!
此时已经是退朝之后。-< >-./-< >-
一道人影从几名小太监眼前一闪而过,带起的一阵疾风。
“刚才那位不是翁大人吗?”
“就是啊,想不到翁大人老当益壮啊。”
几名太监窃窃私语,无限感慨,佩服翁同龢的速度。
“陛下,大捷啊,大捷啊!”
翁同龢一脚高,一脚低的从勤政殿大门外面飞驰而进。
光绪正坐在龙椅上,仔细翻看康有为上的请求变法的奏折。
变法,变法,图强,图强。
光绪心中已经像着了魔一样,他想一展心中抱负,他想给死气沉沉的大清带来一些改变。
这回听到翁同龢的喜叫声,光绪不由抬起头来。
翁同龢衣衫不整,鞋子都跑丢了一只,尚未发现。
如此失态,光绪还真是少见。
光绪不由站起身子来,好奇的问道:“翁师,是南方来的电报,还是东方来的电报?”
如今中日在台湾、东北都已经交上了火,有两个战场。
台湾战场是最让光绪担心的。
“是台湾,魏季尘来的战报,定辽军昨天攻下台北,台湾已经收复了,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江山社稷之福,国家民族之幸啊”翁同龢纳头便拜,噼里啪啦的就开始恭贺起光绪来。
“台湾,台湾!”
光绪嘴唇颤抖,双脚像是生了根一样,再也动不起来。
他激动得说不出其他话来,嘴里翻来覆去就这两字。
顷刻,他便泪流满脸,却恍若未见。
“朕,朕死之后,终于有脸见祖宗了!”
光绪一阵失神,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一样,他终于能够说其他一句话了。
光绪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看见翁同龢还跪在地上,连忙上前扶起他来。
他现在才表露出来,手舞足蹈,状若疯癫,语无伦次的说道:“翁师,翁师,朕实在是太高兴了。”
君臣两人,竟然高兴得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向六部、全国通报此事,朕要全天下的臣民在今天之内都知道此事,朕要普天同庆,坚定全**民抗倭决心!”
光绪一边抹泪,一边对翁同龢笑着说道。
光绪不能不激动啊,自从他决定参战之后,每一晚,每一刻,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他的压力不是一般人能够了解的。
战事一旦出现僵持,如雪花般的奏折都会摆在他的案头,请求光绪趁着日本有意言和,赶紧停战。
日本为了稳住中国,在政治上那是采用拉拢分化的手段,宣称愿意趁着两国尚未生死交战,坐下谈和,并且放出风声来,甲午之赔款能够稍微较少一点。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是日本人的缓兵之计,等到他们腾出手来,便是复侵中国之时。
奈何,就是有一些软骨头,不断鼓吹中日友好,并且说出这样,那样似是而非的理由来。
什么,中国与日本作战,必败,必蹈甲午之败之老路。
什么,趁着现在日本愿意捂手言和,并且减免一部分赔款,见好就收。
日本人在政治上分化拉拢,在军事则是穷追猛打。
在一支日本偏师侵入东北,魏季尘被日本军队包围的那几天内,求和论调一度尘嚣直上。(!百度搜索
大有中国再不和谈,必将晚矣,必将灭矣之势。
然而,这一切,都即将在魏季尘收复台北,歼灭倭人三万多军队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日本,并非不可战胜!
胜利,如此简单。
台湾,即将回到中国的怀抱!
光绪圣旨一下。
定辽军收复台北,取得胜利的消息一层层传开来,得知消息的中国人无不振奋,或欢呼,或流泪。
消息像飓风般,爆炸性的传开,席卷全国,从一开始的不信,到清政府正式贴出告示,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只要是中国人,无不深受鼓舞。
炮仗声,锣鼓声,群狮狂舞,红灯高照,飞龙在地,人群走出房门,放焰火庆祝。
古来的中国,似乎在这一刻苏醒过来。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