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然性格好强,平日里懒得动脑子,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傻瓜。
顾旭用如此严肃的态度交代她事情,定然有他的道理。
这时候,灯楼之中传来一阵激烈的鼓声。
一级级阶梯如莲瓣一般从高台上徐徐降下,连接到洛水两岸。
万众瞩目的上元擂台赛,终于正式开始了。
…………
第一个登上擂台的,是一个二十余岁的青年男子。
他头戴方巾,身着一件灰白二色的长袍——根据上官槿介绍,这是龙门书院学生的服饰。
刚一登台,他就向四周拱手行礼,口中道:“在下龙门书院贾秀光,请诸位赐教。”
在法术的作用下,他的声音被放大,使得河边所有观众都能够听得清清楚楚。
顾旭凭借强大的精神感知力察觉到,此人是一个第二境巅峰的修士。
第二境巅峰的修为,在沂水那样偏僻的小县城算得上是强者,但在京城这样的人才云集的地方并不起眼。
不过现在擂台赛刚刚开始,真正的高手大部分都还在观望。
所以像贾秀光这样的人,便抓住这个机会,在京城人面前混个眼熟,也顺便积攒一些实战的经验。
很快,一个身着粗布短衣、体格精干的散修也登上台阶,来到这高台之上,向贾秀光拱手说道:“在下洛京晁州,除了一手拳法,别无所长。请贾兄指教。”
咣咣咣!
响亮的锣声响起。
晁州握紧拳头,摆好架势,凝聚真元。
他的肌肉迅速膨胀,瞬间变成一个魁梧的壮汉;在他的身上,还浮现出了黑色的纹路,形成了老虎模样的纹身。
顾旭博览群书,自然很快就认出了他正在使用的招式。
“这是中品武学,恶虎拳。”他低声道。
然而,正当他开口的时候,身旁不远处也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
“晁州使用的招术叫做恶虎拳,是一门中品武学。这曾经是洛京城黑虎帮的绝学。它能够刺激修士身体的潜力,使其能够在段时间内发挥出数倍的力量,并且抵御外界的真元攻击。只是在黑虎帮覆灭之后,恶虎拳也随之散落民间,一度疑似失传。
“没想到今天,竟然能在这上元擂台再次目睹这门拳法。真是不枉此行啊。”
听到这个声音,顾旭感到有些讶异。
因为这《恶虎拳》是一门冷僻到近乎失传的武学。
这世间的大部分修士,恐怕都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更别说看一眼就能把它认出来。
怀着好奇的心情,顾旭转过头,想要看看究竟是什么人,竟然拥有这般不同寻常的见识。
然后他看到一个凭栏而立的白衣青年。
只见其广额修眉,面如美玉,唇若施脂,一双凤目顾盼神飞。
虽然这青年的身上除了一个白玉手镯外,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但看上去依旧气质雍容、风度翩翩。
在他的手中,握着一把朴素的折扇,扇面上以雄健挺拔的字体写着一句诗:“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容貌秀丽的侍女。
当顾旭看清这个青年面目的一瞬间,他不禁默默在心中感叹道:没想到世间竟有这样的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容貌也不比我逊色太多。
顾旭静静打量着白衣青年。
白衣青年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也在气定神闲地看着顾旭。
两人的目光碰撞在了一起。
为了避免气氛过于尴尬,顾旭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兄台见多识广,在下深感佩服。敢问兄台如何称呼?”
“在下姓齐名琰,就读于国子监,”白衣青年微微颔首,回答道,”我见阁下仪表堂堂、谈吐不凡,莫非是来自青州府的顾旭顾大人?”
“齐兄认得我?”
“顾大人的名声,早已传遍京城。国子监的监生们,都曾听说过顾大人是个谪仙般的人物。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齐兄谬赞了。”
“顾大人,您觉得这场比试中的两个人,谁的赢面会更大一些?”自称“齐琰”的白衣青年伸手指着擂台上的两个人,微笑着向顾旭问道。
“我觉得……贾秀光应该能够获胜。”顾旭思索一秒,回答道。
“和我猜的一样,”白衣青年齐琰说道,“不过……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贾秀光就读于龙门书院,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他是个水平不差的符修,并且应该有一位很好的老师在指导他,”顾旭淡淡地分析道,“在刚才短暂的准备时间里,他一直在默念发动符篆的咒文。根据他的口型,我判断出他即将使用的,是用于防御的‘金光符’。
“晁州的恶虎拳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极强的力量,但是毕竟是刺激身体潜力的法术,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这也就意味着,晁州接下来的攻击,会完完全全地被贾秀光的‘金光符’阻挡在外。
“而当晁州真元耗尽、恶虎拳持续时间结束后,就是贾秀光的反击时间。”
听到他的这番话,白衣青年齐琰再次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轻声感慨道:“顾大人比我想得更细一些。
“现在,就看他们的比试会不会按照您所预测的样子发生了。”
…………
擂台上。
如顾旭所料,在铜锣声敲响后的刹那间,贾秀光掏出了一叠符纸,在自己面前形成了一道金光闪闪的护盾,看上去非常耀眼,与洛水两岸的彩灯交相辉映。
而晁州气势磅礴的拳击,则被这道金光护盾完完全全地挡在了外面。
在这段短暂的时间内,无法对贾秀光造成任何伤害。
顾旭刚才对战局的分析,自然也落入了旁边上官槿的耳中。
她望向顾旭的眼神中,又多了几分佩服。
PS:因为今天下班有点晚,加更会在深夜,大家可以明早看。求双倍月票!
…………
注释:
(1)“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