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日军第31师团在海港城市清迈附近展开激战,得到海军航空兵支援的日军部队不但稳稳守住了阵地,还在夜间连续反击,将三倍于己的印度联邦军打得溃不成军。
紧接着,原本驻守在马来的日军第33师团在清奈以北的内洛尔登6,此前驻守在东印度群岛的第2o师团乘船抵达距内洛尔4oo公里的卡基纳达,而前期从东北亚战场返回本土轮休的第18师团所部也6续抵达印度东部,这些作战经验丰富的日军野战部队虽然面临着兵员不整、补给不畅等等困境,却再次展现出虎狼之师的强大战力。至1o月下旬,印度联邦军的攻势已被遏制在了印度东南部的安德拉、泰伦加纳以及中东部的恰蒂斯加尔地区,而且随着开抵印度的日军部队越来越多,印度联邦军开始主动收缩战线,准备依托几个远离海岸的据点城市进行防御,同时借助各地游击队的力量不断牵制、消耗对手。
以德国为的西方同盟国阵营虽然是印度联邦军队动统一战争的幕后推手,但在欧洲军队不直接参战的情况下,最高决策者并不认为印度斯坦人有能力彻底驱逐日本军队,而是借这场战场让日本陷入两线作战,进一步分散他们的军事力量。
至11月初,日军屯驻澳洲的派遣军虽然没有兵力上的减少,但原本配属给他们的三个航空队有四百多架战机被抽调去了印度,部署在澳大利亚周边的海军舰艇也减少了一半。见时机基本成熟,同盟国海军启动了代号“电机”的军事行动,此次行动的目标是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将四万五千名澳大利亚战士、九千名国际志愿者连同三十万吨作战物资运抵澳大利亚南部海岸。
由于西方同盟国并未直接卷入战争,“电机”行动最大的难度在于如何避开日本海空军的封锁和阻截,护送三百多艘运输船只安全靠岸。行动开始后,同盟国大舰队指挥部迅指派第4和第5舰队部分舰艇进入印度洋,而参加行动的运输船只分别从东非、阿拉伯半岛以及印度西南部各个港口驶出,按事先设定的秩序在马尔代夫海域编组成为四个运输船团,由同盟国海军的四个航母编队分别护航驶向澳大利亚。所有的运输船只在离开出地之后,需要航行27oo-32oo海里,途中为了避开日军飞机舰艇,很可能要额外增加不少航程,这意味着澳大利亚战士和国际志愿者们要在海上漂泊至少半个月时间,而且登6之后几乎没有时间进行休整——他们不能指望数千名游击队员依靠有限的武器在登6地区外围阻击日军很久,若是游击队的阻击战打得不好,他们甚至有可能一上岸就要跟日军交手……
11月21日,参加“电机”行动的一号船团顽强克服了天气、海况、补给等一系列困难抵达澳大利亚南部海域,一支小小的日本巡逻舰队却成了它进入澳大利亚领海的最大障碍。忌惮于同盟国舰队的强大武力,日军巡逻舰艇不敢强行上前盘查,却在领海线附近摆开了拼死一搏的架势。事已至此,同盟国舰队遂令印度联邦军所属的三艘驱逐舰升起海军战旗,然后毫不客气地上前将这支日军巡逻舰队碾成粉末。
在将装备齐整的澳大利亚战士以及完全由白人组成的国际志愿者武装送上岸之后,除了印度联邦军所属的三艘舰艇继续在近岸海域徘徊,而同盟国舰艇悉数离开澳大利亚领海。22日清晨,日本海军从西澳大利亚的海军基地调派的七艘轻舰艇赶来,凶悍的日本人无视在附近活动的同盟国舰载机和大型舰艇,径直杀奔那些仍在卸运物资的运输船只。印度联邦军所属的三艘驱逐舰尽管舰龄较新,但是设计水平和技术含量相比日军舰艇并无优势,仅靠它们难以阻击对手,同盟国护航舰队指挥官遂依计划派出四艘德国舰艇悬挂印度联邦军战旗参战。这场六对七的海战毫无悬念地以“印度联邦主力舰队”获胜而告终,但日本方面的反应远远出了行动策划者的预计——日本政府不但以严厉的措辞谴责了西方同盟国公开支持澳大利亚**武装的行为,还向以德国为的欧美国家出通牒,要求他们立即停止在澳大利亚海域的一切军事行动,否则日本将单方面断绝同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并保留采取进一步反制措施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