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多天的拉锯,第一次哈拉哈河冲突以苏、蒙联军主动撤回西岸告终,由于外界普遍认为苏蒙联军较对面的日满军队有着不少于3比1的兵力优势,这个结果自然让日本国内一片欢腾,贺电如雪片般飞向关东军司令部,第23师团指挥官小松原藉此得到了“关东之花”的美名,俨然与日军中战功赫赫的“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瓦胡猛牛”牛岛满等人齐名。
哈拉哈河之战的胜利是如此意义重大,日军大本营完全忽视了苏俄军队在装甲作战方面展现出的巨大优势,讨论的焦点放在了应当如何嘉奖前线将士上,关东军司令部虽然注意到了前线各部的惊人损失,但胜利当前,将领们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些牺牲体现了帝国军人的勇武精神,是值得付出的代价,至于交战期间思悟良多的小松原,虽在有关这场战役的总结性报告中深刻反思了日本陆军现有兵器配置和战术策略的落后性,提出了进行军事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却没能引起高层的足够重视,而他本人也在同僚及国内各界的称赞吹捧中放松了警惕。
当年的第一次夏威夷战役,日本陆军的强悍战力和坚韧意志就层让美国军方大为感慨,在那之后,“行动如风、守秩如林、攻击如火、防御如山”的箴言被加入到了美军新兵的训练守则当中。尽管太平洋战争中后期日本军队一败再败,世人仍意识到了日本军队在现代战争中的可畏之处。如今苏俄在远东的精锐部队以多打少仍败给日军的二流师团,无论在太平洋与日本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美利坚,还是在世界战略版图上面临日本挑战的西方盟国之首,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新的危机感。一旦日军占领整个远东,甚至将势力范围扩张到广袤的西伯利亚,日本列岛将处在一个真正完整的绝对防御圈当中,这个军事帝国的再度膨胀也将突破所有束缚。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俄高层通过外交渠道向欧美列强提出了联手遏制日本扩张的建议,德、美、奥、意、爱、西、荷七国做出回应并派代表派前往莫斯科接洽。此次莫斯科会议名义上是解决苏俄农业发展程度偏低的问题,实则就如何遏制日本军事扩张明确各国立场和任务分工。苏俄领土与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且与日本在朝鲜半岛、伪满洲国的占领区接壤,自然是直接与之对抗的不二先锋。此次远东部队在哈拉哈河东岸的失利,苏俄代表提出本国急切需要整顿部队、加强装备,但又严重缺乏资金和技术,因而要求与会各国进一步解除对苏俄的贸易限制,并尽可能提供各方面的援助。
欧美七国代表很快在援俄压日的大原则上达成一致,出于缓解经济危机、促进贸易往来的目的,他们同意放宽对苏俄的经济封锁,前提是苏俄做出不对欧美国家实施人员渗透、不支持欧美国家苏维埃组织的正式保证。在此基础上,各国同意向苏俄提供总额不少于2000亿马克、期限不低于10年的优惠贷款,贷款的80%必须用于向贷款国采购军用物资和军事技术,而且海军和空军装备各不得超过贷款总额的20%。
放宽贸易限制、提供优惠贷款之外,各国根据自身条件提供各种支持措施。德国人决定将积压在仓库里的非军用物资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转让给苏俄,以换取苏俄盛产的矿产、木材、毛皮等资源,而且愿意无偿派遣军事技术人员协助苏俄军队进行军官和士兵的整训。因背负高额战争赔款,美国政府不再像往日那样财大气粗,但他们比德国人更迫切希望遏制日本扩张,因此,他们决定以货物交换货物的形式向苏俄提供价值超过四百亿美元的军用物资,包括数十艘战后封存的作战舰艇。
值得一提的是,荷兰在两次大战期间皆恪守中立。因荷兰王室与德国皇室的特殊关系,在日军横扫东南亚期间,美英殖民地纷纷沦陷,唯独荷兰殖民地得以幸免。现如今,这些荷属殖民地变成了日军占领区环视的“飞地”,日本政府几番提出“以地易地”的要求,希望用印度南部或者澳大利亚西南部的殖民地置换荷属东印度、荷属新几内亚以及马鲁古群岛,从而将整个东南亚变成日本的后花园,对于这种看似合理实际上严重损害荷兰利益的交易,荷兰政府一而再地拒绝,日本政府也就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