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回家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因为妈妈来了,所以苏菲就暂时回学校去住。每天起早跑过来,带我们出去玩儿。以前妈妈来过几次,但都因为经济原因没能好好逛逛,这回就全补上。海盗船也坐了,双人自行车也骑了,每个景区都没拉下,全走了个遍,光胶卷就用了五个,大部分拍的都是妈妈的照片。

    这天苏菲来时妈妈对她说“以后没事你就不用总过来了,我儿子要看书呢,租房子这么贵你总来会打搅他的。”苏菲楞一下,然后轻轻地说“好的。”因为我一直对妈妈说房子是我租的,她把每月的生活费给我调到了五百。

    最后妈妈快走时我们去一家过桥米线吃饭,苏菲给我们娘俩叫了最出名的沙锅,自己点了份小碗的凉拌。我们的大沙锅端上来,把桌面都占满了,她的那小碗一会儿就吃完了。回来后妈妈十分不满,跟我嘟囔“吃饭都给自己开小灶,这姑娘可真是地,一起吃饭自己吃另一样!一点都不实在。”

    我送苏菲的时候跟她说了“你怎么能这样呢?一起吃饭自己单吃,不跟我们吃一样的,一家人不是做什么都应该同步吗?”她略微有点吃惊“你们吃的是饭店的招牌啊,三个人吃是不够的,我的那碗才三块。”“那会让我妈怎么想,还以为你自己开小灶呢!”她回过头来,忍住气对我说“这些天花销挺大的,我借马力的八百也都花光了。工资还没开,我口袋里的钱不够。”她转身往前走,我忙追上去“好了,别伤心,一生气都不漂亮了。以后注意就行了。”她仰脸看着我“你们不要总是挑毛病,这些事都不值得闹矛盾。比如每次吃饭你都和伯母互相往碗里夹菜,‘儿子,快吃’,‘妈,你吃’,从头到尾,好像我不存在一样,我从来都不讲你们,为什么老批评我呢?”一想起每次吃饭确实都是这样,我不禁有点发烧。“妈妈不是以为房子是我租的吗?吃的用的全是我的,她节省惯了,以为你在这儿蹭饭才”我说不下去了,有点贼喊捉贼的心虚。伸手抱住她“对不起,辛苦你了!”她回抱住我“我们以后不要这样了。”

    苏菲回宿舍取东西,出不来了,当时传言很凶,说发现了几个**病人,她们封校了。有的毕业生出去联系单位被开除了,一连开除了八个。我去探班,她们真是五步一岗,三步一哨。还有流动监察。怕她在校内没胃口吃东西,我特地去买了肯德基全家餐,送的过程充满惊险。我躲在栅栏外的树林里,等流动巡逻人员过去了才敢把东西递过去。她接过去用装衣服的篮子盛好,巡逻的问她说是换洗的脏衣服,要不要看看?检查完证件是研究生就放一马。妈的真是有病。我们学校也封闭,但是请假就可以出去,而且假还好请得很。

    苏菲不在我一个人无聊死了,尤其是饭菜那么难以下咽。林林要走了,给我打电话有点吞吞吐吐,我明白是要钱。从最后一次去上海见李白到现在的确很久了,也不好再拖,不过俩个学生养家还是挺难的。我把钱还了,心里想着穷人真是可怜,总缺钱。

    在读书的空隙里,我会想苏菲在做什么,但是在静静的夜里,我不可遏止地想李白,像吸毒成瘾的人,明知道不好,却不可自拔也拔不出来。我们俩在一起,她总是高昂着头命令我“脱!”漏*点源源不断,像俩个垂死的人都想拼命榨干对方的最后一点温暖。

    苏菲有什么不好?我在心里痛骂自己,可是那个风骚入骨的女人仍然雷打不动地站在那里,挡在我和苏菲之间。只要她发出召唤,我肯定会应声而去。最可怕的是,她也许永远不会召唤我。爱并不对等,也不公平。她之于我,刻骨铭心!我,也许只不过是她多桩艳遇的一宗。过两周还要上数学辅导班,我忽然觉得好累。

    在书桌前写完字,我伸长胳膊抻懒腰,不行了,我得休息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响起了敲门声。拉开门没想到苏菲站在外面,十二点了怎么出来的?“跳墙,快熄灯时我溜出宿舍楼,十一点半基本没人看管,保卫比较少。我跳栅栏出来的。没想到学校把栏杆加高了一米,不好跳。出来后没公汽,我打车回来的。”我抱起她,她的上衣都刮破了。我无比怜爱地搂着苏菲,半天才问她“带我去你们家好吗?”

    苏菲的家在极北的一个小镇,已经是北国边陲。沃野广袤无边,种植着黄豆、玉米、甜菜、小麦,以及其他少量种植的作物。

    苏菲告诉我:秋天是最忙的季节,挖马铃薯,然后把它们捣碎了漏成粉,地里的菜一样样收完,晒成菜干或者腌制起来。大白菜放进木桶里,用盐和水积在一起,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好吃的酸菜。甜菜削好堆成垛,各种机器一起欢唱,割豆子、拦小麦,玉米被一穗穗地掰下来。一口口大肥猪被宰杀,人们忙着熏腊肉和填香料,灌腊肠,也用猪血灌制血肠。猪肉大块大块地烀熟了放在仓房里冻起来,或者掺上香料用纱布包好塞进酱缸里,哪天吃时挖一块,舌头都会吃进肚子里。妇女们聚在一起干活,不时发出阵阵大笑。羊毛要剪了,冬天冷,谁家都会预备一些来做棉衣或者鞋垫。

    苏菲的家乡很富足,但人们还保持着原来的生活习惯,许多人自己酿酒,做醋,做酱油、磨豆腐。雪糕人们也自己做,不管蒙牛伊利什么牌子的乡人都不买帐。他们爱把酒灌到雪糕芯里,吃来吃去人就醉了。卖雪糕不用冰柜,全堆在道边,码得高高的,像马铃薯一样,反正不会化。糖葫芦冻得脆生生的,多长的都有,三米长的全班同学都够吃了。人们各种轻便的冬鞋与暖和的长靴基本都是俄国货,如果沾上了泥就直接放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