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味那里去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谈论这个陈旧、乏味的话题似乎有点别样的味道。然而岁月悠长年轮复转,我们谁都无法逃避自然法则。不管你愿意与否!虽然春晚年年看,团圆的饺子年年吃,可过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了。甚至连孩子们都觉得过年就是睡几天懒觉、能玩几天电脑游戏罢了。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三千多年的节日真将在“情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的喧嚣声中悄然退却了吗?

    我是个思想比较守旧的人,特别是对“春节”更是有着深厚的情怀。成人以后每逢新春佳节的时候,总是想尽一切可能,使自己的节日过得有滋有味,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每每给自己的心中留下无尽的感叹。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我却是每逢佳节多忆昔。

    前些年,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一年四季忙碌个不停,使自己的身心一直处于极度的疲乏之中。好不容易盼到年末终于有了休息的机会,所以每次回老家过节。对春节里的礼数总是能躲则躲、能省则省。比如熬大夜放礼炮、走亲访友什么的,久而久之渐渐失去了新春佳节的乐趣,把过年仅仅当成了看看电视剧或者睡懒觉的节日。或许现代人是真忙!忙得为了生存对一切身外之事都失去了应有的兴趣。

    我们家以前很穷,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几个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却始终对未来的生活抱着豁达的心态。随着时光的流转,我们弟兄几个陆续成家立业离去。现在,老母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但每逢过新年的时候,看到我们每家都带着孩子回来团聚时,高兴的手舞足蹈,忙里忙外地采购年货,张贴春联,甚至连除夕夜的鞭炮都是她老人家亲自点燃。看到老人对未来生活的那种乐观态度,现在细细想来,感到甚是惭愧。

    写到这里,突然间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安石有关春节抒写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姑苏”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写此诗时已临近壮年,诗人通过燃放鞭炮、喜饮年酒和更换春联等过年的三件礼事形象细致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过年的喜庆气氛。试想如果一个对年日没有深刻感悟的人是绝对写不出如此形容贴切精彩绝伦的诗句的。

    其实,我也经历过那种“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年岁。在哪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我们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平日里总是穿着哥哥、姐姐们退下来的破旧衣服,过着山药蛋、窝窝头而且还吃不饱的生活。可每逢过年那就不一样了!从腊月里开始,我们的幸福日子就开始了。父母们忙着给我们缝制新衣服,平日里清淡的饭菜里也出现了久违的肉味了,随着春节逐渐地临近,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几个小伙伴经常蹲在墙角边、老树旮旯间板着手指头数着慢慢流淌的日子,焦急地盼望着企盼已久的节日快快来临!

    腊月二十三是传说中老灶爷上天的日子,也是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的时候。这天清晨,我们诚惶诚恐地跟在母亲的身后来到厨房,跪拜在早已摆好的香案前烧香祭拜。望着母亲一脸虔诚的样子,使我们对过年这种盛大的节日存满了好奇感。上午,在父亲的带领下,我和哥哥们便开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