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飞没有因为麦理浩的邀请而影响工作计划,依然在刘正英律师的陪同下,前往布政司提交了成立科创投资银行的申请,注册资本金一亿港币。
与申请附带提交的,还有中银开具的两千二百万美元银行本票影印件,作为出资证明;位于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一座第一、二层,三年期租约影印件,作为银行办公地点的证明。另附有银行股东说明、股份配备、董事会组成、股东身份资料等等相关文书,一并提交。
与之一同提交的,还有成立创科投资管理公司、中华信托管理公司等五家信托投资管理公司的申请书,以及相关的出资、股份构成等文书资料。
一家银行、数家关联风投公司,便是关飞构建东方硅谷的主要基石。
透过银行吸纳存款,以扩大资金来源。再将存款转贷给风投公司,由风投公司按照关飞的意图,投资给相关的科技公司,支持获得己方技术支持的创业者,开办科技创新公司。成功后,又可借助风险投资协议,取得公司的控股权,上市以后大可圈来大笔资金,取得高额回报。
其中出现投资失败,那是在所难免。
正常风险投资公司,作出风险投资失败的几率至少在一半以上,最终赢利的可能仅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但有关飞前瞻性的眼光指导,失败的几率将大大降低,投资成功率超过一半也不是难事。
况且即便因为某些不可抗因素出现意外,最后投资失败也不要紧。成立个新风投公司,转移走优质资产后,直接将原公司破产便是。只需换个壳子,还可以继续运转,而不会动摇背后的银行主体根本。
关飞所在的时代,耳闻目睹各种资本运作,就算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也比刚刚打开国门、以为外面一片美好的中资企业强多了,早就未谋胜先虑败,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接受资料的科员表情有些惊讶,没有说明什么时候审核,要多长时间才能通过,应答含糊其辞。
关飞也不在意,随即离开布政司署,在中行边鸿经理、刘正英律师、潘美凤老爸潘家良的陪同下,一路登门拜访各家银行,向他引荐其在公会中的会员。本港的银行以外资,尤其是英资为主,开放牌照后,又大批涌入了美资、日资、欧洲资本的银行。
这些外资银行的门槛更高,凡是不将总部设在香港的,要求总存款额必须达到一百四十亿港币,方能申请牌照,成为可以经办所有存贷款业务、完全自主经营的持牌银行。
对于关飞等人拜访,这些大银行在本地的负责人表现礼貌而不热情。
他们背后的总行,全都是资本雄厚的跨过大银行,对于关飞这种本地资本建立的小银行,自然没有什么兴趣。不过终归都在本地经营,也许以后还有业务方面的往来,接待还算客气,哪怕是没有高层亲自接待,也有相关的外联部门经理作陪,态度上没有显出怠慢之处。
汇丰、渣打等英资银行就相当冷淡,高层一概不见不说,也没有上档次的中层干部出来接待,将他们丢在会客间不闻不问,丝毫没把他们当回事。还有几家英资银行,干脆就以高层都出去了为借口,让关飞吃了闭门羹。
关飞只是借机向本港银行业人士,宣告太宇系的到来,又不是要求对方什么。对方既然不接待,他也没有坐冷板凳的兴趣,很快便告辞而去。
一圈走马观花,最后拜访的几家华资银行,关飞才到,对方高层就集体出门迎接。会客时董事长亲自出面接待,银行董事也大多在陪,分外热情。双方言谈甚欢,都表达了加强联系,多做沟通的意愿,为以后达成业务合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本港的华资银行,早年大都是从经营传统银号起家,一点一点积累客户资源、信誉、资本,历经数十年才发展起来。
他们的资本金都不是太充分,多的有几个亿存款,自有资金不超过一个亿,少的仅有近亿存款,自有资本一两千万,经营非常艰难。
几十年来,本港先后历经日军战火、战后英国人返回、建国后边界封锁、六十年代政治动荡等等内忧外患,英国人又把香港当做本土经营的金窟,极力压榨。在极其强势的英资银行面签,华资银行只能苦苦支撑,发展缓慢。
同时华资银行经营理念的陈旧、贪婪,不顾自身资本金有限,常常为了攫取高额利润而把资金转向投机生意,故而一遇风潮,就大批倒闭。
二战后重建的银行业内,尚存的华资银行不过十余家,此后又相继在六十年经历数次挤提风波,先后被政府接管、大银行并吞,唯余七八家。剩下这几家华资银行,也是勉力维持而已,在港内所有银行业同仁中,排名最末,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性。
他们常年被外资银行挤压,经营困难,相互抱团取暖也便顺理成章。
几家华资银行董事都住得很近,从长辈都现在执掌权利的下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