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序危险驾驶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方肇

    韩寒几乎从来没说过他的童年,好像一生下来他就十三四岁,足以给爹妈添堵、给老师惹祸并让一干漂亮女生夜不能寐了。他的经历跟林雨翔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十七岁开始正式的作家生涯之前也很少有别人的生活经历可以借鉴,因此我总是把青春期的韩寒与三重门里的林雨翔弄混。那个年龄很容易被称为叛逆,而到了今天则容易被视为谋反,但韩寒自己总是归结于嘴巴太大。比如在我跟他之间经常发生这样的对话:

    ——韩寒,昨天的赛前新闻发布会你怎么没去啊?

    ——在赶着试车。可能组委会怕我嘴巴太大乱说话,故意安排我这时候试车。

    ——韩寒,你要是没开赛车而进了足球圈,估计也得被拉去打假球吧?

    ——不能。钱少了收买不动我,钱多了我嘴巴大肯定要出去说。

    韩寒的嘴巴是够大的,大到连奥巴马来访问也想跟他聊聊,大到回头他就把这事儿告诉我了。然而在多年的采访中我已经形成了习惯,你可以把一切都告诉我,但是我会有自己的新闻原则。比如说车手带老婆或女朋友或时而带老婆时而带不同的女朋友来比赛,从来没有谁拿它当做新闻去炒作,所以韩寒在赛车记者面前基本上都能坦然自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不必担心被人家给整到版面上去。

    这样过了七年,菜鸟韩寒成为了年度总冠军,辍学青年成为了年度人物,也到了把他的故事整理出来说给大家听听的时候了。恰巧我也是从2004年开始经陆鸣尧引路介入中国赛车运动报道的,而且还特别关注赛场之外的韩寒,还恰巧也会写字,便责无旁贷。路金波认为,未来一定会有一门“韩学”那么此书愿意承担记载韩寒成长生涯相关资料的责任,即使只能打上“仅供参考”的标签。对于广大韩迷来说,收藏一本就等于留了面记载青春岁月的镜子,看着封面上的韩寒,映照的是自己的岁月刻痕。你会记得,那时候我是多么迷恋一个人,期待着他的点滴信息。

    因此,本书最重要的是总结韩寒的创作生涯,从文学的角度看待一个畅销书作家的成长道理。关于韩寒的赛车过程,本来不想多写,毕竟日程生活中关心他的人会读到相关的新闻,但是在看了赛车总动员2之后,我觉得还是要写。尽管那只是一个情节简单的动画片,但是里面有厚重的文化和精神,足以让那些拿赛车运动当傻子豁命的质疑者找到答案:他们为什么要去冒险?躺在沙发上看肥皂剧不是更舒服吗!

    现实就是一堵墙,墙上开满了狗洞,韩寒只要肯妥协一点点,就能过上更富裕、更主流的生活,甚至像七十年前的高尔基、四十年前的郭沫若那样当上“旗手”也未可知。然而韩寒宁死不屈,绝不低头,我想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以前的旗手们都不开赛车,不会理解一个成天以冒险为乐的人为什么时刻抗拒安全车的带领?日近长安远,因为不同的人一辈子都跑在不同的赛道上,即使偶尔非常接近,但永远也不会同路。韩寒理想的赛车,就是在危险到几乎失控的边缘驾控着自己的线路。世界太大,韩寒太小,缈小得如同凡尘中的一粒砂,脆弱得如同三九天的草根。

    是的,我们都是草根,我们一样,胸中有血心头有伤,穷得像茶傲得像兰。如果你懂得海明威所谓丧钟为谁而鸣,就应该知道韩寒在为谁写作,他就生活在你我之间,桀傲不驯,危险驾驶,百折不回。

    韩寒的赛车究竟是职业还是玩票?

    头顶着作家、车手及社会意见领袖三项桂冠的韩寒近年来始终处在当代中国青年的关注焦点中。然而,作为作家,韩寒并非每年都有新书问世,作为车手,也不是每个分站都有冠军奖杯拿,作为意见领袖,他也没经常更新博客,韩寒最惹人注目的东西,完全在场外。最近两年来,关于韩寒的两大主流新闻,一是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09年度风云人物,二是在2010年度中国作家收入榜上持续滑落,再次跌到了勉强前十名的地步。然而,这里面有两处对韩寒的误读,时至今日也很少有人能整明白。

    亚洲周刊评选韩寒当年度风云人物绝不是因为他最近当上了拉力赛的年度总冠军,因为之前他在07年的场地赛和08年的拉力赛上都已经拿到过千六组的总冠军,第三座总冠军奖杯并不具备更特别的意义,尽管这能够让他看起来更像飞鱼菲尔普斯那样技术全面。韩寒的主要成就应该在全球第一的博客上,四亿多人次看他的嬉笑怒骂,并非因为他是作家中跑得最快的司机,而是因为他代表着中国最广泛的草根思维,总是以一只民间菜鸟的身份抒情,他的博客总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感动中国。

    然而直到今天,在赛车方面,韩寒的成就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同。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赛车运动只有两项,拉力赛和场地赛,其中各有两千和千六这样两个大组,也就是说,总共就4个有份量的总冠军,韩寒已经拿到了其中3个。在拉力赛中,中汽联之前的官方称呼是“n4组”和“s组”(2009年以后改为“国际杯”和“国家杯”),韩寒全部赢了下来,这几乎相当于刘翔在110米栏和马拉松两个项目上都得了冠军。而在场地赛上,韩寒已经统治过千六组了,他还一直憋着想再去欺负一下两千组的同行们,如果让他做到了,就相当于聂卫平在围棋和跳棋两项国际比赛中都当了棋圣。这个目标,韩寒自称为大满贯,他以为自己随时可以做到,但在我采访过的其他车手看来,一定要竭尽全力阻止他做到。毕竟赛车是项高危险的体育赛事,不是绣花做文章,如果让这个从来不练车的家伙轻易就封了神,别人还混不混了?

    韩寒曾经这样表述他的赛车理念:“赛车运动就是在操控与失控之间寻找平衡点,谁把这根钢丝拉得最细,但是还不拉断,谁就赢了。”获得n4组年度总冠军的2009年是他完赛率最高的一年,而且最终的胜利来得也相当艰难,与他对阵的都是职业车手,这一点与体操世界冠军莫慧兰、奎媛媛的赛车有本质的区别,后者只是赛车运动的爱好者,总是谦虚地请韩寒教练指点指点。

    对于韩寒来说,得到亚洲周刊的肯定,对他的赛车成绩并没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只是能让更多的局外人意识到,他跟那些偶像型的80后作家确实不是一个档次的选手。开赛车,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当作家,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有多少富人?谁能记得清!那些家财万贯的人都叫什么名字?谁能说得出!这个财富榜用赚钱多少去衡量商人没有问题,但是用来衡量作家就实在太滑稽了。首先中国没有一个让作家凭借作品就可以衣食无忧的体制和环境,你当这是美国呢?写本畅销书就够你一生一世吃不完喝不完了!韩寒写了那么多书,本本畅销,但是办上独唱团,马上就阮囊吃紧。

    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如果赚钱的本事便足以证明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那么王宝森肯定比孔繁森厉害。如果在大清朝搞这么个榜单,我相信和坤肯定能独占鳌头而曹雪芹名落孙山。那么韩寒到底是会赚钱啊、会赚钱啊还是会赚钱啊?韩寒当然会赚钱,也比较有钱,但是他的心思并没有完全都放在赚钱上,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不过,我一直不认为韩寒就没有郭x明富裕,一方面,写作之外韩寒还有其它赚钱的渠道,比如他是斯巴鲁车队和333车队的签约受薪车手;另一方面,他有朋友,有广泛的读者群,即是财富。从社会责任感方面来考量的话,韩寒的博客可以得到华人世界最大的认同,这个多少钱也无法买到。

    研究韩寒,这一当今中国社会的独特风化现象,我们不能注意的是,他的三重身份总是在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韩寒出道以来,始终能够保持着大众的持续注意力集中,书差不多是一年一本,不写书的时候他就去赛车,既不写书也不赛车的时候,他写些被广泛分享的新浪第一博客。

    单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