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一场车祸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韩寒曾经有过一次很危险的经历和我一起经历。

    那天是1994年6月13日。

    当时韩寒还在亭林中心小学读五年级,我则在镇上一个事业单位工作。每天我下班时用轻便摩托车接了韩寒一起回家,家离亭林镇有三四公里远。

    那天傍晚,我下班骑着轻便摩托车带韩寒回家。快到家门前的那条机耕路时,我听到身后响起了轿车尖厉的刹车声和车内男女的惊叫声。我们被"追尾"了,一辆桑塔纳的头撞上了我的轻便摩托车的尾部。只听"砰"地一声,我的轻便摩托车倒地后猛地朝前"射"出去。我仰躺在轻便摩托车上,跟着轻便摩托车朝前滑去。大约有5米左右,终于横在公路上(我回家去的机耕路口)停住了。这时,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样了,只是脑子还清醒着。

    哪有这样开车的!我心里十分恼火,从倒在地上的轻便摩托车上站了起来--我十分吃惊,在经历了刚才这么一场车祸后居然还能站起来--正要和身后的驾驶员论理,只看见轿车驾驶员正在车头前将韩寒扶起来,一边操着上海口音急切地问:"弟弟怎么样?弟弟怎么样?"韩寒的头盔还在继续朝公路中间滚去,没有停住。这时,韩寒竟然也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是一脸不明白。

    正是下班时间,公路上人很多,很快就围上来了许多认识、不认识的人。他们先是看撞坏了的轻便摩托车,然后纷纷询问出事的是谁。当听到出事的是我和我的儿子,而我和我的儿子又基本完好地站在他们的面前时,他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惊奇不已的表情。早有村上的人去离现场200米左右的家里通风报信了,所以不一会,先我回家的韩寒的母亲赶来了,来不及熄火后来把饭烧焦了的父母也赶来了。

    桥上,轿车的刹车轮印有二十多米,几乎从桥西头到了桥东头。轿车的正中保险杠上稍有凹痕,牌照也撞凹了。车内人员看到轿车正中撞人,刹车拖印二十多米,又完全在对方车道上,感到要逃避责任十分困难,所以其神态及与"自己人"交谈的口气中显得很无奈。

    他们"征求"我的意见:怎么办?

    我想,只能由公安局交警队来处理。

    撞我的轿车是本县一家工艺饰品有限公司的,是送人下班回浦东。车内后座上坐着一个老板模样的男人,他显然比那个已经下车在桥上对着20多米刹车印摇头无奈的女人沉着得多。他在后座拨弄了一会儿手机后,又下车到公路对面继续拨弄手机。驾驶员说那老板模样的男人已经在向交警队报警了。当时,我虽然被撞,但感到庆幸撞在"大公司"手里,车上有当时来说算是很便捷现代的通讯工具。那时拥有手机的人在社会上还不多,许多人还喜欢一手拿手机一手撑在腰里专门跑到路当中拔挺着喉咙打电话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不过那工具好像不太灵,见他拨弄了好长时间,却没听说交警就要赶来的消息。

    我等待着,我的家人也等待着,许多路过的父老乡亲以及我不熟识的人也都等待着。

    这时,一辆昌河面包车停了下来。我一看,原来是镇派出所的。他们是在另一个村里办好事情回所路过,见围了许多人,知道出了交通事故,就停下来看看。他们见是我,也都很关心。他们询问了当时的情况,看了现场,又听说正在向交警队报警,也就不准备多逗留,等驾驶面包车的老张加好水后就回所。

    那老板模样的男人这时从公路对面举着手机走过来说:"交警队打通了,你听听。"

    我接过手机,喂了一声后,就简要地说了一下情况。电话里那人说:"我是交警队老徐。现在正是下班时间,你们既然人都没啥,损失又不大,我们就不来了。你们可以自己协商处理,或者把双方驾驶证号及车号抄下,明天一起到交警队来处理。"

    我从来没和交警队接触过,不知道交警队还有这种处理方式,虽然总觉得有些不妥,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一时吃不准起来。我忽然想到镇派出所的民警就在不远处,便提着手机过去请教。

    我先把情况告诉一位民警,他要我问老张,他说老张正好是管理交通的民警,和交警队熟悉,让他问问情况。

    这时,穿便衣的老张还在加水。他放下水桶,接过电话说:"我是张某某,你是哪一位?"

    "老徐。"对方并不知道"张某某"何许人,便爽快地回答。

    "老徐?哪个老徐?老徐不是已经不在队里了吗?交警队就一个老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