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王
耶律文才带领众人连夜赶回大辽的时候,发现他爹耶律楚雄果然是病了,而且不是那种正常意义上的生病。简单来说,耶律楚雄的身体越来越虚弱甚至还咳血,若是说岁数大了,身子垮了到也能理解,但是耶律楚雄正当壮年,怎么可能出现这种老人的病,最糟心的是,还检查不出原因。
大辽同大宋不一样,若是在大宋,估计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耶律楚雄中的是大宋宫廷争斗必备的引人虚弱的药物。可是他们大辽都信奉巫医,所以都怀疑耶律楚雄是被下了什么巫蛊,但却无从解起。
耶律楚雄当然想不到,给他下毒的人就是他身边最亲密最信任的‘儿子’。
事实上,当王烨当时斩杀了耶律俊才和耶律良才,并用飞云七十二骑中的两个顶替之后,着两个王烨派过去的暗探就开始悄悄的给耶律楚雄下毒了。这样日复一日的,耶律楚雄的身子已经被拖垮了,朝廷上的势力也都渐渐的移交给了耶律文才和‘耶律俊才’。至于‘耶律良才’……没办法,他当初去卧底被发现还被拿回来换钱这件事,简直就是耻辱一样的存在,还好他‘两个’弟弟对他都不错,不然的话别说这皇子之位,就是能不能活命都是未知数了。
而这次赵祯大婚,‘耶律俊才’有意让‘耶律良才’在大辽诸位臣子面前留个好印象,所以就主动要求和耶律文才一起去了大宋,再加上耶律楚雄生病身子不行,在‘耶律良才’的暗中经营下,到是给他自己加了不少分。
且不说大辽的局势,单说这次耶律良才归来还带着‘耶律俊才’死亡的消息,直接就让本就身子不适的耶律楚雄一口血喷出来就晕了过去。耶律楚雄那个恨啊,他最疼爱的二儿子啊,居然就这么没了……耶律楚雄越想越伤心,再听了耶律文才的陈述,就认定了这是大宋的阴谋,也不管自己身体行不行,就对大宋宣战,派耶律文才为主将,进攻大宋。
耶律文才也许在武功上比不上耶律俊才,但是在排兵布阵方面却是一个奇才。耶律楚雄直接派耶律文才攻打大宋,显然也是对这个儿子十分的相信。
而考虑到‘耶律良才’也是武功高强的,便也让他加入了这次战斗,可却只是让他做了一个副将。
差别对待如此明显,也亏得‘耶律良才’早就不是之前那个了,不然也不知道会难受成何种样子,甚至被打压到心理变态也是有可能的。
而面对大辽的宣战,大宋这里也不是多舒心。早先把吐蕃打服了之后,大宋虽没有伤了元气,但却的确是短时间不适合再有战事。但大辽这次态度坚决,就算大宋承诺说一定找出真凶,也无法让大辽停止愤怒。
吐蕃和西夏等国也早就在耶律文才连夜带人离开之后第二天请辞了,毕竟没有证据证明是他们从中捣鬼,大宋也不好强留,到时候可就是树敌太多,形式更加不利。可这样放走了所有的人,就算到时候查出是她们这些国家的算计,也没有机会抓人了。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宋辽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朝堂之上,王烨主动请缨:“皇上,现在真相就算调查出来一切并非大宋所为,也会被大辽当作是大宋的推脱之言,请让臣率领大军,平了大辽。”
庞太师心疼,不想让儿子冒险,但却也知道不能阻止儿子的想法,只能帮腔道:“皇上,中州王说的不错。……而且,就算包大人调查出真相,万一这真相就是我们宋人做的,那就真的理亏了。”说着,意味深长的看了襄阳王赵玦一眼,言下之意就是这件事襄阳王还是有嫌疑的。
“庞吉!你的意思是还在怀疑本王吗?”襄阳王怒吼道,此时他的情绪极为不稳定,他那天说的都是实情,明明就是那耶律俊才自己选择自爆害得他受伤,但却没有人相信他也就算了,自己那点子野心也小小的暴露了出来,现在皇上看他的眼神明显不对,可现在造反却时机不成熟……他心里也是恨,就想那耶律俊才到底是抽了什么风,才会用命来陷害他,对付他。
“并非怀疑王爷,只是实事求是罢了。”说话的居然是一直都笑眯眯的八贤王,他居然帮庞太师说话简直就是活久见,不过也更加可以证明赵玦这个人,是多么的不招人待见。
被八贤王和庞太师联手对付,赵玦也不敢说话了,只能憋着一肚子的气。
而一直看着权臣们吵来吵去的赵祯想了想,对之前安排的负责查案的包拯道:“包卿怎么看待此事?”
包拯虽然刚刚做官没有多久,但好似天生就是官员一样,对事态发展朝廷走向都很是有自己的见解,便道:“回皇上,臣觉得中州王说的很有道理。既然大辽已经出兵,铁了心的要拿此事为由开战,就不能退缩。不过,真相还是要调查出来的。不管是他国陷害还是辽国的阴谋或者真的是襄阳王做的……都需要一个最后的结果。”
包拯的话,显然很附和赵祯的想法,于是也就决定采纳了这个建议:“好,既然包卿也这么说,那就让中州王带兵去边关牵制大辽,而包卿也抓紧时间调查出真相,朕到是要看看,到底是何人如此胆大妄为。”
“臣遵旨!”王烨和包拯同时领命,所有人都觉得有中州王在就没有会输的仗,所有人都觉得,有包拯在就没有破不了的案子……也许,这一次会是一个例外也说不定。
*******
因为此时匆忙,便决定第二日太阳初升时便出征。
王烨因为老是外出打仗,很多东西早就准备好了,到是不至于多么的纠结。
所以,他晚上派人邀请公孙策来中州王府还准备了上好的梨花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比较奇怪的是,公孙策到了王府之后,那去接他的人直接就离开了,把他一个人留在大门口。也许是太熟悉了,公孙策也没有纠结什么,只当是中州王府的人性子都和他们主子一样古怪,便跟着记忆直接走向了上次一起喝酒的竹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