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b>译文及注释</b>
译文
得到不该得的名声和利益,当初以为是幸运,终究会成为灾害。最难以忍耐的贫穷和困厄,若能咬紧牙关忍耐度过,最后一定会苦尽甘来。人的资质高低,在于对任何事是否尽心而有信用,并不在于善用机变与心思巧妙。读书读得好的人,也不仅在于文章美妙,而主要在于他的道德高尚,品行美好。
注释
生资:指人的资质。
机巧:机变巧妙。
忠信:忠实诚信。
德行:道德品行。
<b>评语</b>
一个人能成名,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不然,也拥有因此得名的长处;一个人能获利,必然是他曾付出血汗与努力,否则他凭什么得到利益?所谓“名之不宜得者”就是自己没有具备相当的长处和优点,不足以得此名声;而“利之不宜得者”即是自己并未付出相当的努力,不足以得此利益。然而,安然受之,或以不正当手段得到,那么,这些名与利,表面看来是福气,终究会成为祸事。为什么呢?因为古人说名实须相符,本身没有担当此名的优点,日久天长,终会被人识破。原以为天才,竟是脓包;原以为善士,竟为骗子。到时,美名变成臭名,岂不是“福终为祸”?利益不该得,却去争取了,付出更多心血的人必然不容,或者私下报复,或者公开诉讼。即便不如此“取他一分,还他一两。”因果关系也不无道理。
人处困穷,固然难耐,然而古来伟人初处困穷最后能够发达的原因,多为能耐过这段困穷的日子。因为困穷时,最能砥砺一个人的志节。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能耐得住困苦,足见其心志坚强。易经中说“否极泰来”也正是“苦尽甘来”的意见。
人天性的资质不同,机智巧妙的人不见得天资就高。因为机智巧妙的人如果心怀不轨,反倒成为社会的祸害,那又有什么好处呢?不如愚鲁些却能忠厚待人的人,这些人多少能为社会增加些好处,由这点来看,这些人的资质反而较前者为高。同样的,读书读得好的,并不见得就是那些文章写得好的人,因为读书的学做人的道理,有些人文章虽美,品德却很差,又怎么能算是个读书人呢?不如那么书虽读得不多,却通晓人情事理的人。当然,若能两者兼得,那是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