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因为“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吸引,去喀什旅游时,我专程来到莎车参观学习。当时这里就像是一座农家小院,有一些凌乱,一排平房,一片菜园,一个猪圈,院落的凄凄荒草之间有一些家禽在安闲地觅食,院落的四周有一些白杨。如果不是一栋刚刚粉刷的白色家属楼和一部全向信标天线,怎么看这里也不像一个导航站,有点儿远离繁华的失落。那次是带着一点点遗憾结束旅程的。
2005年10月我有幸又一次地来到了莎车。这里跟四年前相比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一个美丽的休闲度假之处。紫菱洲外面看像梦中的江南;一汪水塘,几座蒙古包,又是恬静的牧歌情调;对面“青山”上有一个凉亭,红色的小木屋又萦绕着童话世界的幻想;洁白的信标天线又透露出现代化的气息。在大门口的草地上种了两棵巴达姆树,树上的果实虽然不多了,但是依然让我的一位从未见过巴达姆树的同事激动不已,吃得津津有味。家属楼前种植着丁香,可惜它已过了花期,虽然我们没有闻到它们的芬芳,但是依然感受到了它的美丽。是啊,生活是需要美的。
三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是这里的主人,他们用热情诠释着生活。站长郭剑,脸被这里的风沙吹得黝黑,但一举一动都十分的干练,说话时眼里都闪着光芒,和其交谈,话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刘文利是这里最老的职工,十五年来这里的人已换了一拨又一拨,他依然默默地厮守着这个小站,远离繁华,守着他的平谈和孤独,见证它的变迁、辉煌和希望。显得疲惫一点的就是赵炳坤了,为了给小站迎接远方的祝福和问候,赶夜车到喀什接我们。我和赵炳坤是老熟人了,刚工作那会儿我们在一起实习,一晃十二年过去了,一开口话语间依然流露出无限的自豪和自信!就是这三个人、用这三年,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大搞环境建设,在资金投入不多的情况下,用汗水呈现出这美丽的莎车导航站。一分收获,几分耕耘,这里面有这三个年轻人的几多甘苦、多奉献。他们每个人都激动地向我们诉说着小站的变迁,小站的故事,真精彩!他们就这样默默地努力默默地奉献,踏实地在这种付出中累着并快乐着。是啊,生活是需要情的。
早晨漫步在小院里,四处鸟语花香,安逸而祥和,晨曦沐浴着小站,一切是那么的朝气、辉煌。喧哗的都市,虚伪的人情,在这里已荡然无存。这时碰到刘文利从机房出来,我们就要求参观一下机房。机房整洁干净,设备一尘不染,真难看出这是三个男人的工作环境。刘文利笑着说:工作还是要好好干,在这里我们也算是“小富翁”了。过平淡的日子,却能跳出平庸的圈子,在平和的心态下,保持挑战的姿态,真难得!是啊,生活是需要真的。
人就像绿叶的变迁,迎来了一季的翠绿,送走了一季盛放,但小站依旧还是小站。我们是那么依依不舍地离开小站,在离别时同行的领导告诉我们,老民航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身处边远小站的职工就是一天守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他们也应当受到尊重。我们干通信专业的就是这样常年默默无闻,没有显赫的伟绩,但又干着惊天动地的事业,他们是那么的可亲,是那么的无华!这些都值得我们这些来自大城市的人好好的自省和反思。天很高,云很谈,阳光灿烂的照耀着芬芳小院,是人矗立于天地之间,小院的主人依然充满希望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