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民族的兵制,一向是全民皆兵。游牧骑兵需要自备武器、铠甲和马匹,来响应首领的兵役征召。然而,和连手下的一千名“王庭铁骑”,却是一个例外。
“王庭铁骑”的建立者,当然是鲜卑雄主檀石槐。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维持对其余鲜卑部落的军事威慑力,檀石槐下令,所有的鲜卑贵人,必须派出自己成年的儿子和侄子,去弹汗山接受他的挑选。被选中的勇武战士,就是“王庭铁骑”的最初来源。
这种行为,是草原民族惯用的手段。被征召入伍的贵人子侄,不但由于训练充分,战力高强,隐隐的也是一种变相的人质。而对于被征召的贵人子弟们来说,能够有机会与其他贵人子弟结交,还可能被大王檀石槐看中,从而被委以重任,也绝不是一件亏本的买卖。
说起来,檀石槐的这种做法,也不过是沿袭了原来匈奴人的故智,算不得什么创新发明。而檀石槐时期的“王庭铁骑”,被征召这可是要自备武器、盔甲、战马、仆役,甚至连他们在王庭的生活费用,都要自己负担相当一部分。
当初檀石槐主事时期,“王庭铁骑”的规模,比现在要略大一些。和连继位之后,由于威望不够,有不少“王庭铁骑”的成员乘机离开,以至于在某个时期,“王庭铁骑”的规模,一度缩水到六百人。
为了补足缺少的兵额,和连不得不在自己的直辖部落中,选拔那些勇力出众,擅长骑射的牧民,以填补空缺。当然,这些出身贫苦的牧民,可没有能力自备武器、铠甲和马匹。于是,和连又不得不为他们提供需要的装备。
然而,这样一来,那些贵人子侄就不干了。就连低贱的牧奴,都可以得到免费的武器装备和马匹。那么,他们这些出身高贵的勇士,岂不是更加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
头痛的和连,面对这种传言,被搞得是焦头烂额。为了维持手中这支精锐的忠心,悲催的和连,最后不得不宣布,所有“王庭铁骑”成员的装备和战马,都由弹汗山负责提供和喂养。
这可不是一笔小开销。
当年檀石槐为什么不这么做?
无非就是没那么多的财富罢了。草原上的财富生产能力低得可怕,檀石槐既然有足够的威望让部下乖乖听话,当然不会多花这一笔高额的养兵费用了。
为此,和连不得不大幅度提高了,弹汗山王庭下辖部落所需要交纳的贡赋,以至于他暗地里被人数落和咒骂,落下个“贪财”的恶名。
还好,在这场变故中,和连也并非一无所获。所谓“吃了人的嘴软,拿了人的手短”。接受和连供养的“王庭铁骑”,在忠心听话,服从调度的程度上,怕是比老王檀石槐时期,还要强一些。
既然“王庭铁骑”接受的是弹汗山的供养,他们的战马,自然不会在冬天缺乏草料。就算草料偶尔有所短缺,铁骑兵们也会很“自觉”的去将牧民积攒的过冬草料翻出来,喂养自己的战马。
至于,那些牧民的牛羊,是不是因此而饿死了?
拜托,我们喂养的可是和连大王的马匹。你们这些大王治下的奴隶,还敢跟和连大王叫板?
所以,出现在太行军面前,担当着断后阻敌任务的“王庭铁骑”,骑乘的战马,虽然比不上秋季那种膘肥体壮的程度,却也足够支持一场激烈的战斗。
“和连要逃了!”
谢逊的声音并不大,刚好可以让身边的张燕听清楚。
这时,谢逊的前军,已经逼近到距鲜卑人营地,只有区区一里半远的地方。
以谢逊对鲜卑骑兵战术的了解,从来就没有哪个指挥者,会在一开战,就派出自己手中最为精锐的部队,进行硬拼。
对那些鲜卑首领来说,普通的牧民,才是性价比最高的炮灰。就算是死光了,回头到自家部落里去征集便是。辽阔无边的草原上,缺少的永远不会是两条腿的牧人,而是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
占据了优良牧场的部落,可以轻易的从无数艰难挣扎求存的流浪小部落里,得到征集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而精锐骑兵部队,却是维持自身地位的关键。若是有所损失,哪怕这一仗打赢了,也是得不偿失的!
什么?假设那些骑兵不是精锐?
都披上铁甲了,还不够精锐?
要知道,在草原上,一副铁甲的价格,足足相当于好几个强壮的青年牧奴了。
精锐是不会被派出当炮灰的。但是,在断后时,出动部分的精锐骑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