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短时期的杀伐能够解决的,而是要靠长久的改变。只有从根上解决了这件事,方才是真真的改变,或者又可称作“改革”!
零陵郡的豪强们到底还是屈服了,无他,霍弋现时手握重兵,除却自己本身领的五百精锐,加上关羽调拨的五千军马,算上山越三千三百余俘虏,此刻的霍弋称得上是兵强马壮。准许外郡移民进入零陵郡内部,这是让步了。
但是霍弋以心中沟壑,又怎么会在这样的小恩小惠前屈服?现在武陵郡事务自己尽可放心。原因在于武陵郡地位特殊,汉民少而蛮夷多,自己现在的策略还远远没到收拾蛮族的时刻。
且军事上,重镇汉寿有关羽一支重兵驻守,临沅城也有三千余郡兵;内政上又有董允领着一干军中干吏掌控政务,署理移民事宜,自是不会出什么幺蛾子,自己倒是可以将事务尽托与董允,以其在正史上的干练,掌理一郡事务并不是什么麻烦之事。
自己倒是可以安心对付这零陵郡的豪强,如何处理这需要细细谋划,是以只能招来费祎、邓艾二人与之商议。费祎出身寒族,托庇于族父,其族父姑姑又是刘璋之母,是以其贤达聪敏之名方显于世。近来又为主公刘备赏识,拔擢以为储备之人才。而邓艾自不必说,虽说邓艾受举孝廉,早先的曰子却是极苦的。
是以费邓二人对于豪族横行之事亦是愤然,二人言谈甚久,霍弋凭借着前世的历史功底,自是深知如何才能根治这样的局面,而费祎、邓艾则作为这个时代的原住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三人的看法却出奇的一致,若要破除豪族横行乡里,把持政务的局面,便只有破而后立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士族之所以能够把持一郡政务,无非是占着文化资源,他们掌握着整个社会的书籍资源,士族中一人成两千石官员,便荫蔽族人,或举孝廉,自郡中小吏到朝廷大员,无不出自豪族,是以其把持政务,政令悉出自其族。
从经济生产上来说,其人为官后,多置土地,收买徒附,为其耕种,隐其姓名,使之无法上计,朝廷以人口计税,而豪强徒附隐户极多,最后豪族势力愈来愈大,百姓越发贫困。
来自后世的霍弋更是明白,若然要打破这样的局面,需要如何去做。是以简单与费邓二人一说:“若一改当下局面,一则要改变教育现状,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便是要大力开办官学,普及书籍,准许平民进入其中读书。
二则,便是要改变人才选拔制度,不再由乡中三老推举,而是改由考试制度,这样一来,投效无门的人才能够得到重用,有一技之长者亦可为官从军,真正做到野无遗才,而避免了豪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三则,一改以人头计税的弊政,关于这一条,便是要“摊丁入亩”,将税赋摊入田亩征收,详实豪族实际占有土地,这样,豪族隐瞒徒附口数无疑是多此一举,兼且,此令出,则豪族税赋压力增大,散户压力减弱,则土地之兼并必然缓解。
如此三条,当可解眼下之困局。”
二人立时为霍弋之奇思所震骇,这当真是算无遗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