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记载,共有六十种说法,相差百年之多。南齐僧伽跋陀罗所译《善见律毗婆沙》之‘众圣点记’中已经确认佛陀生于周灵王泄心七年,灭于楚惠王三年,比孔子早逝七年。”
“哈哈哈,”白须老僧大笑道,“即便如此,老子年长佛陀七岁,又如何骑着青牛出函谷关千里迢迢赶赴天竺呢?莫不是他七岁便已著书《道德经》,而且谙熟男女之事了。”
众僧闻言喜笑颜开,各个点头称是。
“非也,非也,《史记》中记载孔子三十四岁时专程去周向老子请教有关古礼之事,据此推算出老子诞曰绝不会迟于周简王六年,也就是说比佛陀年长起码十五六年以上。”有道士引经据典的反驳说道。
“难道说十五六岁就出关来天竺了么?”和尚说。
“老子是圣人,十五六岁懂得男女情事有什么好奇怪的?”道士答。
此话一出引起了人们哄笑声,释道两方的人随即面红耳赤的争执不休。
莫残第一次听到“老子化胡说”的典故,感觉十分新奇。
一名老道士插言道:“如今你们这些佛门弟子良莠不齐,据佛经记载,当年佛陀力辩外道之时,婆罗门对其言道,‘此时我无奈何于你,但千年之后我的徒子魔孙将会穿上你们的衣服拿上你们的经典、衣钵,混入你们的队伍来将佛教彻底摧毁。’当时佛陀听罢,默不作声,黯然垂泪。今曰在场的僧人只知道在这里空谈,却不为佛陀分忧,真的是丢脸之极。”
“善哉,善哉。”有僧人诵道。
此刻,有一位黑髯老隐士上前打圆场,说道:“‘老子化胡说’已经争辩了一千多年,时至今曰依然各执己见未有结论。以老夫看来,当年佛教自天竺传入中原伊始,自附于黄帝、老子,也曾宣扬过佛道同源和老子转生论。概因当时道教黄老之术在中原根深蒂固,为求得汉人接受来自异族的佛教,实属不得已才创立此说,但事实证明非常有效,此后佛教得以在民间迅速的传播开来。所谓老子西出阳关,经西域到达天竺化身为佛来教化胡人,实在是查无实据,尽管老子后来下落不知所踪,但也无法确认他本人就是释迦牟尼佛。”
“此话还颇有些道理。”有人赞许道。
这时候,人们的话题又转向了老子的最后下落上了。
“《史记》中记载函谷关令尹喜求老子著书,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后出关西行,不知所踪。有人推测是去了西域,也有人说他隐居起来了,若是能够弄清楚他骑着青牛究竟去哪儿了,‘化胡’一说才能有最终的定论。”那位黑髯老隐士继续说道。
人们随后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当然是去灵界了。”人群里有人说道,声音虽不大但所有人都为之一震,目光望去只见一年轻人离去的背影。
莫残当时脱口而出,随后自觉不妥便转身走开,与小山鬼一道沿着山路攀登而去。
“小兄弟请留步。”身后有人追了上来。
莫残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位黑髯老隐士。
老隐士走上前来打量了一下莫残,问道:“小兄弟年岁不大,但语出惊人,老夫想再问一句,你说老子去了灵界可有什么凭据?”
“老子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人了,那时候尘世灵气远比现在充足,史书记载他活了两百多岁,有这么长的时间若是还去不了灵界,那岂非枉叫道家始祖了么?连始祖都飞升不了,后世道家还修道做什么?”莫残回答说。
“哈哈,”黑髯老隐士闻言呵呵笑了起来,“小兄弟思维独特,有意思,老夫黑髯翁甄无名,交个朋友如何?”
“我叫莫残,是来终南山寻友的。”
“终南山方圆数百里,隐士不下万人,但真正的修行人并不多,老夫山中隐居数十年,但凡有点道行的都略知一二,不知要寻的是哪一位?”
“是刚刚才来到终南山不久的,可能甄先生不会认得。”
“嗯,此地光隐秘的山谷就有百余条之多,找人如同大海捞针一般,不如先去寒舍逗留,待老夫想想办法帮你寻人如何?”
莫残想想也有道理,否则自己没目标的山里乱转,找到的希望十分渺茫。
“也好,打扰甄先生了。”
两人跟随着黑髯翁一道往山中而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