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安史之乱4】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虽然庄贾和妃子都得到国君的宠爱,但因为触犯军纪都难逃一死。

    张九龄苦口婆心的话并没有说服李隆基,因为骁勇善战的安禄山令李隆基突然动了恻隐之心。

    虽然李隆基对待自己的弟弟和儿子有时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酷与无情,可是他对于臣子一向比较宽厚仁慈。

    李隆基不忍斩杀安禄山,决定免去他的官职,以普通战士的身份在军中效力。

    对此,张九龄自然难以接受,因为他想要通过斩杀贪功冒进的安禄山来警示那些因贪恋战功而擅开战事的边将们。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和平,而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将领们要为帝国的前途命运而战,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战!

    “性格决定命运”,而张九龄刚直不阿的性格决定了他最终悲剧性的命运,因为此时的李隆基已经不是即位之初那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了。

    即使在政治最为开明的开元初期,李隆基也绝非史书中描写的那样从谏如流。我们从开元名相姚崇与宋璟的人生际遇中便可窥测一二。

    人们提到开元盛世总会想起姚崇与宋璟这两位宰相,可是两人的宰相任期都只有三年零两个月。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源乾曜,他有两次担任宰相的经历,第一次只干了三个月,但他却从中悟出了政治的真谛,所以他的第二个任期长达九年零六个月。

    源乾曜的诀窍就是与世无争,得过且过。这不仅让我们想起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言;工作不突出,业绩不突出,腰间盘突出。”

    源乾曜的做法自然让正直的臣子所不齿,可是现实总是充斥着无奈。

    望着固执己见的张九龄,李隆基的心中颇为不悦,突然莫名其妙地说:“爱卿难道像王夷甫识石勒那样仅凭一面之缘便臆断安禄山日后肯定难以控制吗?”

    “王夷甫识石勒”是一个流传甚广的经典故事。

    西晋时期,十四岁的石勒在洛阳城上东门贩卖货物。他的吆喝声传入了途经此处的王夷甫(即王衍)的耳中。

    王夷甫对左右说:“刚才那个胡人有奇志,恐怕日后将成为祸乱天下的罪魁祸首!

    崇尚玄学的王夷甫堪称清流领袖,但他也不过说说而已。

    后世对于王夷甫“清谈误国”的批评不绝于耳。张九龄自然不甘心说说而已,可是李隆基的固执却让他无可奈何!

    李隆基的这句“王夷甫识石勒”像一句可怕的谶严给繁盛的大唐帝国蒙上了一层阴影。

    石勒最终正如王夷甫所言将西晋帝国拖入痛苦的深渊,而安禄山日后成为另一个石勒。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经常回忆起这个历史片段,而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叹息与无奈。

    安禄山幸运地第二次死里逃生。他以普通战士的身份在军中效力。

    命运仿佛和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经过一番宦海沉浮,他又无奈地回到了原点,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继续用军功来证实自己的能力。

    虽然李隆基的庇护使得安禄山逃过一劫,但他却无奈地站到了当朝宰相张九龄的对立面,可是一个人的出现却改变了安禄山的命运。

    波谲诡异的政治风云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五月,李林甫在初夏的淡淡炎热中首次以宰相身份走入庄严肃穆的中书门下。自从时任宰相的张说奏请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里便从单纯的议事机构升格为宰相办事机构。

    走进这里是每个官员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这里是整个大唐帝国的权力核心和决策中枢。

    身为宗室成员的李林甫有一个经常被人忽略的身份。他是李隆基皇帝的远房叔叔,因为他的曾祖父李树良是开国皇帝李渊的堂弟。这也是李隆基从内心深处颇为眷顾这位远房亲戚的情感因素。

    最得宠的武惠妃不断在李隆基耳边吹枕边风也是李林甫拜相的重要原因。跑断了腿不如皇帝身边女人的一张嘴,而且是武惠妃有一张让李隆基神魂颠倒的嘴。

    武惠妃的身上无疑继承了姑祖母武则天善于勾引男人的优良传统,能够将皇帝牢牢地操纵在自己的手心里。

    唐帝国的的宰相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多个人。唐中宗时,宰相一度多得办公室里没有地方坐。李隆基将宰相数目控制在两到三人。宰相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第一档是当然宰相,也就是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的长官。从太宗朝开始,尚书令不再轻易授予朝臣,而尚书省两个副长官左、右仆射如果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号便无法参与最高决策,所以当然宰相就剩下门下省长官侍中和中书省长官中书令。

    第二档是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级官员甚至更高级别的官员拜相一般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

    第三档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郎级或者更低级别官员拜相一般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林甫此时担任的职务是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所以此时他的地位明显逊于同为宰相的中书令张九龄和侍中裴耀卿。

    李林甫最初的这段宰相生涯并不如意,因为他被资格更老、地位更高的张九龄和裴耀卿边缘化。

    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并不急于争权,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争来的而是等来的。

    “等”不是坐享其成,也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坐以待变,谈笑间对手灰飞烟灭。

    经过两年多的等待,李林甫终于等到了反戈一击的机会,也等到了投桃报李的机会。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的冬天注定深深地影响着唐帝国未来的运行轨迹。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皇子们居住的“十王宅”显得一片萧瑟。

    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个失落的王子聚在了一起。他们此时还不知道这次聚会会给他们招致杀身之祸。

    李瑛的母亲赵丽妃早在李隆基做藩王时便服侍在它的身旁。李隆基是一位艺术造诣很高的皇帝,晓音律,善歌舞,因此歌女出身的赵丽妃深得李隆基的宠爱。

    由于王皇后一直没有子嗣,所以李隆基册立赵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