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意见不一,或是结党互斗,当皇帝的就很头痛。后续在开元前期,这问题仍然很突出。反而在后期因为李林甫当政,把所有反对他的人都陷害得差不多了,这问题反倒解决了。当然,这是后话。
面临这些问题,李隆基想起一人,就是在武后时期就已经被大家公认是最有谋略与最能解决问题的大臣,姚元之!
对于李隆基心理的想法,同样一清二楚的人是时任中书令的张说,张说是个自负的人。垂拱四年(688年)时,武则天策试贤良方正,亲临洛阳城南门主考,张说应诏对策为天下第一。所以对满朝文武他是不怎么瞧的上眼的,但是只有姚元之,张说对他的存在感到恐惧!
为了不让姚元之为相。张说的鬼点子是找个位置把他安插上去,这样皇帝短期就不会打姚元之的主意了。于是就指示殿中监(管理皇帝生活诸事)姜皎(注三)对皇帝说:
“皇上前阵子想要找人接任河东总管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我这边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可以推荐”
“是谁?”
“姚元之文武全才。一定可以胜任!”
“大胆!这一定是张说的主意,对吧?你竟敢当面欺骗,其罪当诛!”
姜皎吓的赶紧叩头认罪,李隆基才饶了他一命。
(注)姜皎的职位,是负责照顾皇帝生活起居的,有点像韩国宫廷剧中的尚膳大人,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最容易说上话。张说找他来向皇帝进言,鬼脑筋让人佩服,只是这时李隆基还在脑筋清明的年代,所以伎俩被识破了!
注定当宰相的人
为什么李隆基一定要找姚元之为相,而张说又这样忌惮呢姚元之呢?我们来看看姚元之的经历吧!
姚元之,原名姚元崇,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出生于陕州(河南省三门峡陕县),父亲当过州刺史,也当过都督,算是世家子弟,但因为祖父/父亲都是以武艺致仕,在家风影响下,练得一身武艺。
父亲在他十三岁时去世,姚元崇随母亲回到娘家广成泽(河南省汝州市)附近,广成泽古称广成苑,历来是狩猎有名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姚元崇的专长更得到发挥,他成日就是骑射狩猎,以呼鹰逐兽为乐,生活过的非常逍遥自在。
大概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有一次姚元崇一如往常的带着家人去打猎,这一次他们又取得了不错的收获,于是一群人就在野外把捕获的野味架起来烧烤,又把酒烫好了准备,一时油脂四溢,酒香远播。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相貌清奇的老者,骑一头毛驴缓慢地走过来,老者毫不客气地下驴,拿起肉就吃,拿起酒就喝。
姚元崇是个豪放不羁的人,看见这种情况,也不在意,而且请家人好好的招待老者,一群人在野外高谈阔论,吃的意兴横飞。那老者似乎见闻甚广,讲的好多事故姚元崇都是闻所未闻。
酒饱饭足之后,只见老者忽然仔细的打量姚元崇,好一阵之后,老者开口:
“年轻人,你可曾读书进学”
姚元崇坦白回答:“我自小好武,骑射武艺都还精通,至于文章经典,实非所常长“。”
老者言:“我想指点你一条明路,你可愿意听从?”
“承蒙赐教,还请长者言无不尽!”
老者言:“我叫张璟藏,对于相人一道,略知一二,我观你面相,贵不可言,但适才才与你谈论,感到你于文理之道,未有深究,若你能折节苦读,将来成就不可限量,位至王佐宰相之位,不在话下!”
姚元崇说:“可我从未进学,如何习成博学之士?”
“我跟你说,三国时吕蒙原本来不读书,后来发奋读书,三个月就另人刮目相看,我刚刚跟你对谈,发现你虽然读书不多,但天赋甚高,权变通达,若能发奋,比有大成”
“感谢指教,姚元崇日后若能有所成,乃是长者所赐!”
这个张憬藏是谁呢?他是当时非常有名的算命大师,特别专长于面相,新唐书有他的传记,他帮刘仁轨(第一次中日大战时,在白江口打败日本/百济联军的统帅),魏元忠(武后时的大臣,为官至宰相)看过相都非常准。
姚崇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开始读书,没想到阅读越有兴趣。首先,他因为门荫的关系当了孝敬皇帝的挽郎。孝敬皇帝就是高宗李治与武后的长子李弘,当时是太子,死的时候被破例追赠为孝敬皇帝,挽郎就是在灵柩抬出去时在旁边唱挽歌的人,这个职位还不好当上,在唐代通常是官二代的青年男子才能担任。
接下来姚元崇又考中“下笔成章科”制举(唐朝的科举分常举与制举,常举就是经常举行的科举,如大家熟悉的明经科/进士科等;制举是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名目就五花八门),然后被分发到濮州当司仓参军(粮仓管理长,大约是八品官)。
姚元崇虽然算是官二代,但无奈父亲去世甚早,无人能在仕途上给他庇护,所以他的升官并不快,到了四十多岁时,才很勉强的升到了夏官郎中(兵部下面的司长,五品官),但是就是在这个位置上,姚崇展现了他非凡的才能。
张憬藏帮刘仁轨看相的故事还有一个插曲,就是刘仁轨是跟一个同乡叫靖思贤的一起去算命,张憬藏却不收靖思贤的礼物,说:“依相法,你会年老孤苦,客死他乡”。
后来刘仁轨当到尚书右仆射时,靖思贤对别人说:“张憬藏算刘仁轨算得很准,但是我现在有三个儿子,房产田地俱全,并不如他所说,所以看起来他也有算不准的时候。”没想到这话说后不久,靖思贤三个儿子相继死去,田园房产散尽,自己流落异乡,寄居亲戚之家老死!(未完待续。。)